站內檢索
如來使精神與人間佛教
在人間佛教的實踐中,對於佛教思想史的資源,仍有諸多可以進一步發掘之處,比如,法華經中的如來使精神就是推動人間佛教深入發展的重要思想資源。依此經如來使的思想,如來使的弘經三軌、四安樂行,對於人間佛教的建設來說,都有方法論的意義。
美在人間—佛教詩學的審美意義
雖然大家都認為儒道釋三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但若我們回憶一下小學、初中、高中以至大學的受教育經歷,可以明顯感覺到佛教文化教育的被忽略。多年的傳統文化教育的偏頗造成的一個後果就是,一方面我們都知道歷史上佛教對中國文學影響深遠,另一方面今天我們又習慣避開佛教文化去回望文學的歷史,這不是一個明顯的矛盾嗎?這是一個明顯的問題,但多年來卻鮮有人去深刻反思。本文提出「佛教詩學」這一概念進行討論,就是想從一個具體的點,對上述問題進行一點反思。
從行門看人間佛教
台灣的高等教育過去追隨西方科學理性的腳步,宗教被視為非理性,不能進入校園。民國80年左右才開始有宗教學系的設立,至今全台宗教系所不出10個;再者,我是個皈依三寶30幾年的資深佛教徒,進佛光大學任教之前卻恥於承認自己佛教徒的身份,這是何故?因為舊社會的佛教思想給人無知、落後、迷信、神格化遙不可及的印象;加上我是高校學者,必須以理性、前瞻、實證、學術權威為表徵,那些會關涉到無意識領域、非理性世界的東西,自然被壓抑了。
人間修行
星雲大師一生推動人間佛教,他曾說,人間佛教就是佛教,只是在「人」的議題上特別強調,是對「人」的特別提醒。因為佛陀是以「人」的身分降誕人間,並非一生下來就是「佛」。此外,佛陀是個太子,表示他即將當國王。其中有兩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首先,一個即將當國王的人,為何會放下一切,跑去修行?佛陀經歷很不一樣的因緣,他看見人世間有許多問題,而且每個人都一樣;不僅一樣,而且過去如此、現在如此,乃至未來仍然如此。
澳洲人間佛教的輝煌成就
星雲大師以其對佛法的高度自信、自覺和自強意識,多年來大力推動人間佛教在國際上的廣泛傳播,先後在全球建立了三百多座道場,其中在澳洲的道場開闢與佛法弘傳,富有傳奇色彩,其速度之快,影響之廣,令人讚歎。 筆者費時一個月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各佛光山道場進行了考察。考察期間,與當地法師、國際佛光會幹部及部分會員、當地社會各界人士等舉行座談會,採訪了一百多位當地華人及西方人。本文從基礎建設的成就、本土化的成就、弘法的成就、推動華人社會力量增長的貢獻、對澳洲社會的貢獻、人才培養的成就,說明人間佛教在當地目前已經取得的成績、具體的體現,及對華人社會或者當地社會之影響與貢獻。
論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的展開—從太虛大師到星雲大師
回顧百年來革新佛教的歷史,既可看到太虛大師提出的人間佛教思想至今依然熠熠生輝,更可看到星雲大師從理論到實踐積極推展人間佛教思想,通過回歸佛陀本懷,對人間佛教進行富有現代性的新解釋,不僅指明了當今人間佛教發展的新途徑和新方向,而且也對未來中國佛教的發展有著十分深遠的前導性影響。本文通過信仰與實踐、傳統與現代、神聖與世俗的關係,試析星雲大師弘揚的人間佛教,為順應時代之發展,開拓中國佛教在現代社會發展的新途徑與新方向。
人間佛教的神聖性
「人間佛教」的神聖性在什麼地方呈現?這是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在中國傳統的佛教教義裡,彼岸的神聖性一直深藏在人心之中,或許,任何宗教都把未知的未來寄託於「彼岸」,這是神聖性的表徵。神聖性的無限與「此岸」娑婆的有限,形成強烈對比。佛教教導眾生要去除貪瞋痴,以獲得煩惱解脫,不再六道輪迴。輪迴的盡頭是超越三界,能夠跳脫六道輪迴,就是世俗的最後階段,一步跨向神聖。這種力量對眾生而言是偉大的,也是所有佛教信眾所應趨向的終極道路。 所謂「人間性」,必然是以「人間」作為成佛的實踐場域,因在「人間」修道的種種過程,使得「人間」具有「神聖性」。佛陀作了示範,修行在人間,實踐菩薩道亦在人間,「人間佛教」並非一般所論缺乏「神聖性」。而且,「神聖性」亦非必定在「彼岸」的他方佛國淨土才具有;在「此岸」修行,最終目標是成佛,不離人世間,回歸佛陀本懷,因而,亦然具有「神聖性」。
我看人間佛教
本文試從歷史的發展演變,說明人間佛教在當代的必然性。二十世紀以來海峽兩岸人間佛教的興起及以佛光山為中心的人間佛教弘揚繁盛,其實質就是漢傳佛教人間化在當代的復甦。自從譯經開始,印度佛教在中國就開始了在地化進程,這一進程是和中國文化相互衝突、相互融和的過程,而人間化是推動這一過程的核心動力。從華夏宗教發展歷史,無論禪宗、南宋朱熹、明王守仁等儒家心性說,無論佛教的漢化,還是三教合一說的盛行,乃至民間宗教的興起等,都難以迴避社會人生或人間塵世的因素。清末民初,太虛大師提出人生佛教就是對治時弊的解藥。今天台灣人間佛教的發展本質上就是宋代禪佛教在當代的復甦,其核心內涵就是人間佛教。從佛光山四大宗旨的發展事業,總結得知佛光山人間佛教代表了近百年來最有意義的中國佛教復興潮流,也體現了未來中國佛教進一步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化的一個重要趨勢。
人間佛教思想在高科技社會的切入點
人間佛教具有現代化的前瞻思想,因此在高科技社會中具有「功能性」、「昇華性」、「日常性」與「連貫性」的重要價值。或謂本文偏向於「世間法」,然而「佛法世間成」, 層層理論可以在契入之後,應機觀教,畢竟,創造「人間淨土」是人間佛教最有效率的願景。 至於行動上,以組織力量,在各方面推廣執行,仍賴十方有心人,砥勵切磋,發揮所長,齊心合作。
建設人間佛教的宗教家──從太虛大師到星雲大師
太虛自嘆人間佛教理想無法實現,是實行不足、統率無能,其實乃是方針雖訂定,理論細部卻尚未不及成之故。星雲說:「有人說,太虛大師是人間佛教的提倡者,我是人間佛教的實踐者。」若就佛光山龐大的弘法事業來看,此語亦或不妄。但如果就人間佛教理論發展的角度而言,星雲大師更是人間佛教理論的開展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