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的女性觀——以星雲大師為主的考察
就理論與制度兩層面比較之,很顯然地可以看出:星雲大師佛教女性觀的特色與重點,大致上落在具體制度的實踐上。其理論見解多從人情事理角度著眼,較為感性動人。然此亦 為其「人間佛教」之特色,以不重理論,以重生活化、人間化為其宗旨,反而彰顯佛光山在叢林制度與組織方面的嚴密與健全。 星雲大師的佛教女性觀,不論在佛教思想史上,或者中國婦女運動史上,乃至當代宗教發展上,實居於承先啟後的歷史關鍵性地位。
論星雲大師對佛法真義的現代詮釋之意義與價值
2019年春節前收到了佛光山寄來的星雲大師著《佛法真義》3冊,利用假期仔細閱讀,品味並讚歎大師一生為弘揚佛法而四處奔波,對佛教制度化、現代化、人間化、國際化的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佛法真義》既是星雲大師對佛法真義的現代性詮釋,也是其所推行的人間佛教思想與實踐的真實寫照。
人間佛教之「人間化、現代化、生活化」
現在是二十世紀以來中國佛教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人間佛教發展的大好時機。佛光山作為當代人間佛教的聖地,為人間佛教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也擔負著開創人間佛教新紀元的巨大責任。我等既然有幸參與佛光山的人間佛教事業,自然也就荷擔人間佛教的新使命,這是一份大機緣,我們必須倍加珍惜。
為自己懺悔,為他人懺悔——星雲大師論經懺佛事
經懺佛事是中國漢傳佛教的小傳統,是佛教深入民間的形式。但是在明代以後,經懺佛事出現了諸多的弊端:商業化的觀念損害了佛教教義的服務性與無價性,經懺佛事損害了僧才的人格與素質,同時也使佛教被誤解成度死的宗教。星雲大師認為經懺佛事無異於一場無形的法難,給予其以堅決的、有力的批判,同時,仍在其人間佛教思想與實踐體系中為其保留一席之地,認為其有殊勝的功德。大師還大大擴大了能懺之方法與所懺之內容。
晚唐五代敦煌佛教轉向人間化的特點
星雲大師是佛光山寺的創始人,他最具有影響的是提倡人間佛教,在他的著作中多方面對人間佛教的內容加以論述,這與晚唐五代敦煌的佛教有很多相同之處,單從學術的觀點來 看,晚唐五代敦煌的佛教也與之有很多相似之處。
推薦序—創造時代的佛教人間化理論與實踐──喜讀程恭讓教授《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鴻文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律學思想研究
戒律是佛教三學之首,在佛教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星雲大師的律學思想在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現代化、人間化、國際化進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星雲大師戒行精嚴,他以回歸佛陀本懷為旨,根據傳統佛教戒律制定人間佛教現代律儀制度。重視僧團和合,宣導男女平等和僧信平等,創立佛光山檀講師制度,重視發揮居士的作用。星雲大師的律學思想及其制定的佛光山現代律儀制度,為傳統佛教戒律如何適應現代社會提供了成功借鑑,推動了人間佛教的現代化發展。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情感觀研究
「情」是人類最首要最基本的存在方式。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以「人間性」、「生活性」等為主要特徵,其中必然涉及到「情」的問題。要實現佛法的「人間化」,佛教不僅不能放棄和迴避情感,更要直面並關懷大眾的情感,以同情和包容的心態直面感情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因此,如何處理和解決法性與情感、法情與俗情之間的關係,就成為人間佛教不可迴避的問題。這是人間佛教最具感染力和張力的內容之一,對此問題的研究亦可對當前學術界關於人間佛教「世俗化」的擔憂提供一種解釋和回答。因此,本文將通過感性情感、道德情感和宗教情感三個層面,從宗教哲學、文學創作、生平經歷等方面,對星雲大師的情感觀進行梳理和概括,以期對人間佛教情感觀作較為系統的探討和把握。
人間佛教的倫理性與社會意義
人間佛教關注的是佛教教義的人間化,與在眾生現實的社會關係中尋求人間性。因此,人間佛教的倫理向度更加偏重於世俗社會中的倫理建構,注重信仰者個體自我的道德修鍊,並以此在對人間佛教體悟的過程之中,真正實現自我的超越。於是,在現實社會中,人間佛教以新的方式實現了自身改革,賦予佛教信仰過程的實踐性,拉近人與佛陀之間的距離,使得公眾真正的理解佛教。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對傳統佛教的修正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是一個以菩薩道作為基礎而展開的佛教,其特殊性在於以悲智完成佛教的現代化與人間化。在人間化的層面,大師希望將人的一生都包含在佛法的薰陶範圍內,從歷程而言,舉凡人的出生、命名、成年乃至結婚以及最後的喪葬禮,無一不和佛法結合。從行事為人而言,不論行為、語言與意念無一不接受佛法的教導,這就是活在人間佛教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