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印度文學歷代名著概說
《佛光山清規》的歷史價值與時代意義
漢傳佛教能夠綿延千年而不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漢傳佛教能夠在社會變遷過程中與時俱進,不斷地進行自我革新與發展。佛教作為一個龐大而鬆散的社會文化組織,是由成千上萬座佛教寺院、精舍和居士林等各種組織共同構成,如果沒有一套合理完善的組織管理制度,各種佛教組織能夠持續運行則是無法想像的,或者說是不可能的。因此,對於佛教而言,管理制度是佛教組織存續和運行的前提,也是佛教文化得以存續和發展的基本保障。「清規戒律」就是中國漢傳佛教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套組織管理制度。
陳那以後佛家邏輯的發展
佛家邏輯在陳那時代,是以「歸證」的姿態出現,先標宗,後出因,再以因宗間的不相離性為大前提來證明宗支的推出是一邏輯的歸結,陳那這種從果的正反面以探討因的做法引起不少問題,在由宗溯因,由因證宗兩段運作歷程中,前者是歸納的設準,後者是演譯的根據,兩者功能不同,則因明論式明顯的分為兩段,因喻不一致. 法稱對因在論式的構作,重視其邏輯性. 法稱求因,注意因與宗應構成何種關係,然後合法,這是從因上望,構成「因三相」. 法稱的簡化,使因喻合一. 十一世紀,寶積靜著「內在滿論」認為因宗不相離性應在有法之內把握,而喻依即在其中,所以喻依亦不必舉,這使因明論式徹底離開存有的羈絆,而進入一原則的理世界. 佛家的後期邏輯,如八世紀以後開始廣泛應用歸謬法,此外對命題的性質,概念的成立,都有很好的研究。
推薦序—佛教文化的「返本」與「開新」
星雲大師白話佛典推廣研究
佛教經典的譯傳是佛教傳播與發展的重要方式與内容。歷史上中國佛教經典的傳播,主要以譯經、抄經、誦經、印經等為主。近代以來興起的佛經白話事業,佛經典傳播推廣的一種新的重要形態。漢語佛教文化圈裡的僧人和學者們在佛經白話事業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和爭議。重視佛教經典的推廣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的特點之一,星雲大師不僅自己完成了部分白話經典的撰述,並且推動出版了《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白話版》叢書,成為佛教史上將佛教經典現代化、通俗化、普及化的一大創舉。星雲大師與佛光山對白話佛典的推廣,為佛教經典的通俗化與社會化作出了卓越貢獻,在佛教現代化轉型過程中具有獨特的意義。
評《考證與辨析—西域佛教文化論稿》
美國佛教的歷史及其現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