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一筆字到病後字——看見慈悲的力量
僧侶的書跡僧侶的書跡——星雲大師一筆字的筆墨情星雲大師一筆字的筆墨情
筆者自幼學習書法,高中老師引領進入「日本書作院」書學體系,日本書作院的恩師是日蓮宗東京戒行寺的住持星弘道老師,學習過程裡雖以書道為主,但弘道老師的佛學背景也在書寫內容裡、生活應對中,一點一滴影響筆者。因為師學背景關係,所以筆者對於佛僧書法也特別關注,凡在日本的相關書跡必親自前往觀看真跡。筆者曾經研究元代趙孟頫書法對日本的影響,感於元明時代的禪僧書法線條氣脈穩定、畫面力量從容,因此對於僧侶書法藝術境界之探求有更深的期望。
一杯茶的遠方 (外一首)
效法星雲大師 當義工行菩薩道(外一章)
二十一世紀初台灣佛教歌仔戲演出現象與發展演變探析─以現代劇場歌仔戲為觀察對象
近年台灣歌仔戲界吹起一股佛教歌仔戲風,短短十幾年內,數個知名劇團陸續推出佛教歌仔戲作為年度大戲,彼此觀摩,蔚為風尚。據統計,自2007 年至2019 年的13年間,共計有5 個劇團推出18 齣佛教大戲,幾乎年年都有佛教歌仔戲演出,此一當代歌仔戲現象實在不可不被關注。故本文擬從兩大面向進行探討:首先,從台灣歌仔戲與佛教的發展史出發,探究兩者在理念或表演藝術上契合的融通點,以及合作的契機。其次,探究佛教歌仔戲演出題材、主題及表演形式的發展演變及劇團演出特色,藉此釐析台灣佛教歌仔戲近十幾年來演出現象及在台灣歌仔戲發展史上的意義。
逼視死亡與渴求生命─談橫光利一 〈春天乘著馬車來〉與〈花園的思考〉
行星雲大師之願 創造兩岸和平(外一章)
記大陸四川禮佛朝聖自由行之一
《華嚴經入門》第七講:發心功德
《華嚴經》這部大型宗教歌劇,至第九品又換到另外一個舞台。佛陀在賢首菩薩說法後,沒有從正覺之座上起身(亦即不離正覺之意),而是直升須彌山頂的忉利天,在帝釋天的迎接下進入妙勝殿。這個時候,帝釋天回憶自己過去在十位佛的座下修行,從迦葉如來到錠光如來,個個都是無上的佛,這些佛的聚會在當下與此地化為一體,帝釋天讚歎此地是最吉祥之處,因為妙勝殿此刻剛開始的聚會,已超越時間,與過去諸佛的聚會連結為一。就這樣,第三幕〈佛升須彌頂品〉拉開了舞台的帷幕。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三、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
佛陀說法,都是隨弟子的根機利鈍,而有不同的教化,但是佛陀也有許多基本的思想、教義。例如,全世界公認的原始佛教時代,佛陀經常講苦、空、無常、無我;到了後期,才鼓勵信徒要行六度萬行,要發四無量心,要學四弘誓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