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光山模式的親緣性個案研究 ─以成都普照寺為例
本文從佛光山與普照寺的親緣性入手展開研究,先從首領、組織、聖所、傳播系統四方面重新釐定剖析佛光山模式,後梳理普照寺受到佛光山影響而展開都市文化弘法行動的緣起、經過、實際呈現與當下收效,再以佛光山模式為發展典範,給出普照寺未來提升的具體建議。最後,文章指出星雲大師的圓寂是佛法生命的圓滿,人間佛教的未來是無我親緣性的開端。
戒住則僧住,僧住則法住—星雲大師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星雲大師「四給」理念的佛理詮釋——依本於《大智度論》的理解
本論文探討星雲大師所述「四給」的基本意義,及進行佛法深義的詮解。「四給」是人間佛教的重要修行德目。「給人信心」對人給予言語的讚美與鼓勵,增益其實踐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信心。「給人歡喜」憑藉佛法布施、真誠心意與微笑,散播歡喜。「給人希望」如佛菩薩所發弘大誓願以滿足世人希望,及透過鼓勵、關心以幫助他人建立人生希望。「給人方便」意謂在他人有需要時,適時提供便利與幫助。關於「四給」的佛法深義,依《大智度論》的相關義理予以深化詮釋。「給人信心」意謂自己樹立成佛的絕對信心與決心,引領他人建立成佛信心。「給人歡喜」是行菩薩道給與有情各種層次的安樂,今世與後世的安樂、解脫生死的涅槃安樂,及圓成佛果的究竟安樂。「給人希望」是效法佛菩薩發起弘大誓願,滿足有情的一切希望,也藉此完成自身的理想願望。「給人方便」旨在以佛陀的方便智為典範,廣學多聞,隨順有情的根性與喜好施與相應教導。論說「四給」的佛法精深蘊謂,以出世法引導入世行。
說真話的大師——談論佛法真義,表述佛法正義
星雲大師的《佛法真義》收集了三百多個主題,是大師平生思索佛法問題,針對佛教界人云亦云,或已產生「沉疴重症」的一般見解,予以辯證說明。他勇於面對佛教的種種問題,正本清源,讓佛法的不二智慧,真實呈現給世人。從他的慈悲與智慧中,我看到了高貴的勇氣。
星雲大師「行佛」的思想根據與推行目標
星雲大師的「行佛」理念與運動,是在既有的「佛行」(十八不共法)含攝了六度四攝、四無量心等「菩薩行」,乃至將人間佛教極力推廣的「三好」、「四給」等佛教新運動視為「行佛」理念的外延與開展。為釐清星雲大師「行佛」的思想根據與推行目標,本文聚焦於其「行佛」、「行佛所行」的論述語境,探討三面向:一、考察「行佛」與佛經中「行佛行」、「行佛所行」的思想連繫,揭示星雲大師「行佛」主要看重「菩薩行」的「覺他」。二、考察星雲大師「行佛」理念是以「我是佛」的佛性思想為依據,須在「自覺」與「行佛」中印證「我是佛」。三、剖析星雲大師倡導「行佛」的現實因素及其對佛教徒、佛光會員的正向作用。要言之,星雲大師的「行佛」理念,根源於「我是佛」的佛性思想,內容則融和了直下承擔、用於生活的禪修精神與自覺覺他的菩薩願行,期許在現實生活中,修正部分佛教徒的修持盲點,提升佛教信仰層次,進而彰顯人間佛教菩薩道的積極形象與普濟性格。
巨贊法師佛教改革思想初探
誠如黃心川先生所言:「巨贊法師是改革浪潮的浪尖兒太虛路線的繼承者,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過程中為了佛教的復興和改革,殫精竭慮,勇猛直前,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奉獻了一生。」、「巨贊法師是一位解行相應的佛教改革家,他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了佛教的改革和復興事業。」
佛光山教團與跨分界倫理對話——廣結善緣
本文以國際佛教運動為研究基礎,對「跨界倫理對話」(ethical conversations across borders )進行定義,亦即認定多元倫理制度時所發生的倫理審議、評估或論證的行為,並提出其可能發生的條件。第一部分所描述的佛光山教團,發源於台灣,目前已在全球創建別分院,並致力於教團與各界人士往來時的道德修養。透過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所提倡的「廣結善緣」、「給人方便」兩種方法,使其目標能夠順利達成。第二部分概述筆者觀察佛光山後所得到的結論:所有「跨分界倫理對話」都需具備兩種因素:(一)尋求相似點(亦即「善緣」),(二)辨識差異點,以求建立雙方展開對話的基礎。
從佛教詮釋學的視角看星雲大師的《佛法真義》
詮釋―對於經典、傳統或文本,給予合理的解釋,以達成意義的理解、思想的創新、文化的轉型、宗教的發展―,是人類文明與思想中一個既古老又普遍的現象。古代印度的吠陀文明,希伯來舊約傳統,釋迦牟尼佛所創立的佛教,華夏六經及諸子傳統,佛典漢譯及其詮釋,希臘哲學、宗教傳統,耶穌基督的《新約》聖經文化,默罕默德的《古蘭經》傳統等,上述這樣的文化、宗教、哲學傳統中,沒有一個不曾經歷經典詮釋與理解的實踐。也正是這個緣故,以詮釋、理解作為對象的學問―詮釋學,正如美國學者唐納德.羅佩茲的說法,「無論如何都不是一門新科學」。
漢文佛教大藏經的刻印——兼談《佛光大藏經》的編纂
中國佛教雕刻的大藏經始於宋朝開寶四年(971)至太平興國八年(983),朝廷命張從信到益州(今四川成都)雕造佛經全藏,是為「蜀本」或「蜀版」。《開寶藏》雕版完成十三萬塊後,刻版運到汴京(今開封)儲存,刷印本則分送給各地大寺院。首刻全藏印本曾於北宋雍熙元年(984)由日本沙門奝然傳入日本,以後陸續傳入契丹和高麗及西夏,各地寺院的佛教徒紛紛來汴京請經。
星雲大師對於佛教倫理的貢獻
星雲大師對於倫理學的議題,有廣泛的涉及,把佛教倫理從傳統推向現代關注,形成系統性的觀點,構成其「人間佛教的新倫理觀」,由此而論,星雲大師對於佛教倫理有著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