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慈心悲願,利樂人間——從「慈悲心」看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與實踐
提起佛教的慈悲,一般都會聯想起佛教的慈善事業,但是星雲大師認為佛教的慈悲不應該僅限於慈善,還應該有更廣闊的視野和作為。自星雲大師及其佛光教團在教化人心、淨化社會方面的貢獻進入人們的視野以來,星雲大師所宣導的人間佛教思想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相關研究在港台、大陸及海外取得諸多成果。在研究內容方面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20世紀90年代之前,主要集中在對星雲大師及佛光山經營模式的研究;之後,研究重點轉向為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與實踐研究,兼及佛光山慈善事業等。本文重點關注星雲大師關於佛教「慈悲」的理念,以此為切入點,探討星雲大師在推行人間佛教思想方面的實踐及貢獻。
人間佛教生死學的理論建構與實踐
本文以佛光山為個案,從生死學視角出發,分析星雲大師針對生死問題的全面開示,研究人間佛教的發展特色。研究發現,人間佛教具有較為特色和系統的生死觀與解脫觀,並已形成較為成熟的理論構建。星雲大師對安樂死、自殺、墮胎和器官捐贈等生命倫理問題都有深入闡發,既彰顯了佛教本具的智慧與慈悲,也顯示出巨大的開放性。在生死學的實踐領域,佛光山積極投身臨終關懷、喪葬服務、災難救助、生死教育的研究和推廣工作,突破了佛教的傳統形式,體現出佛法的行願、實用性和現代性。
人間佛教的實踐邏輯與知識類型
本次發言,我旨在以佛教社會學及佛教與社會關係來思考星雲大師開創的人間佛教的理論和社會思想及其在人間實踐的性格,從因、果、緣三者的關係中來考慮星雲大師的社會思想、人間佛教的社會實踐性格。
從現代人類文明與現代性的視野看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地位
星雲大師值得我們去緬懷。很多佛教研究者都讀過很多佛教史,在心中,想必都與諸高僧大德有過交談,但是隔著歷史的面紗,未曾謀面,缺少一種真實的感受。星雲大師則不同,他是當代的高僧,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曾切身聆聽過大師的教誨,這種感受是不同於閱讀史書的。
當代人間佛教的新高度和典範——緬懷星雲大師
我們緬懷星雲大師,從佛教現代轉型的成功典範和案例這一角度來總結大師的貢獻,可以給其他未完成現代轉型的層面、地區和方面提供一些成功的經驗。我認為這是後星雲時代研究和展望人間佛教時應特別關注的。
重估佛教──人間佛教修行論
如果集中於進行大師的思想研究,很大程度上就突破既有的研究界限。正因如此,我們才會緬懷大師的功德,弘揚人間佛教的精神,以做到對人間真情、對大師珍惜,以及對未來漢傳佛教的發展進行必要的反省。
「人間佛教學」研究正式啟動 見證百年佛教新變革
星雲大師的宗教觀如何去理解,甚至如何證明他所推展的人間佛教的廣大包容,我們可以從本次出版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研究叢書》一窺究竟。本套叢書由11位學界資深教授執筆撰述,他們都是透過多年的研究與觀察,孜孜矻矻地透過思想史、宗教社會學、歷史學、文學、管理學甚至宗派融通,梳理出系統性與理論性的見解論述。特別是在跨學科的匯通上,在實踐的理論上都為當代「人間佛教學」的研究走出一條嶄新的學術道路,並提出了原創性的發現與理論性的論證。對於當代人間佛教的歷史發展,留下了可以繼續探索的文獻,及佛教與現代文明對話省思的契機。本文特別針對11本書內容,從作者創作的動機揭示各書的核心旨趣。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書評
此次新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上、下)2本書,基本上是源自程教授於2015年出版《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的大半內容。其以哲學思想的專業,嘗試運用詮釋學,納入尋根探源的歷史觀點和宗教學的現象分析等多元視角和方法,歸納併析釐其自 2013年至2019年相繼發表與星雲大師相關之人間佛教研究專論,藉以梳理並欲建構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理論的系統及其實踐的架構。雖並非不易,卻是從龐大紛陳的歷史洪流中,綜整現代中國人間佛教發展始末及其相關學術研究脈絡至為重要的文化工作之一,從而得以洞悉每個轉折過程中的關鍵要素,並作為開展未來的重要基石和指引。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實踐的文化特質
中華傳統文化是一個多元共生、流行大化的整體。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經過近兩千年與本土儒道文化的融合,早已成為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當代星雲大師及佛光山團隊在全球的弘法活動,是實現傳統佛教向現代轉型的成功案例,同時也是中華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發揮實際功用的典範。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理論實踐活動在當代政教結構框架內形成了良性發展的基本態勢,其在大陸地區開展的弘法活動也並非只是佛教本身的復興運動,同時關涉到大陸地區傳統文化復興的歷程。本文從作為整體的中華文化的角度,考察星雲大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的思想實踐活動,並將其文化特質總結為:中華本位基礎上,以人為本理念、人間關懷格局、人文教化實踐三者的有機統一。
人間性是佛教的生命力—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
星雲大師是中國當代佛教文化界的一面旗幟,其人生經歷、弘法歷程,以及在全球弘揚佛教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每每讓佛教信徒及佛教文化研究者心生欽敬,歡喜讚歎。賢者識其大,不賢者識其小。在閱讀《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本書的過程中,筆者印象最深的即是大師從不同角度對「人間佛教」理念的多角度闡發,諸如佛陀的人間生活、佛教的基本教義、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近百年來人間佛教的發展過程,以及大師踐行人間佛教理念的種種經歷與感受等,使筆者對佛教與人間的關係,尤其是佛教的人間性有了新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