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我們為什麼選擇艱難的路—談談佛教學系行門書院教育的理念
「契理契機」概念的現當代流變
在現當代佛教論述當中,「契理契機」是頻繁出現的一個概念,甚至被視為佛教的基本原則。民國佛教傳統派中堅人物印光、圓瑛和革新派代表太虛,以及印順、星雲、趙樸初、傳印,乃至中國佛教協會等,都使用這一概念。採取基於詞彙的概念史方法,考察「契理契機」這一概念在現當代佛教尤其是人間佛教中的不同詮釋,探討其意涵、側重和詮釋策略之差異,研究表明,「契理契機」的內涵和外延隨著時代變遷在不斷調整,相關詮釋日趨多元,整體上更側重「契機」面向,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最終成為其他界別也使用的普遍概念。
我的學佛心路歷程
《佛教瞑想論》第六講
佛教的瞑想法門自釋迦牟尼開始流傳到當代,一直以各種形態存續於亞洲各地,主要流布在斯里蘭卡、孟加拉、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中國、台灣、韓國等地區。 孟加拉國內有佛教信仰也許令人意外,例如孟加拉族(Barua)、查克瑪族(Chākmā)等生活在吉大港(Chattogram)周邊高原地帶的少數民族,就是信奉上座部佛教的。
《佛教瞑想論》第四講
中國經過了如實傳承印度傳統的瞑想方法階段之後,出現了新的動向,即禪宗的興起。禪宗尊仰達摩大師為初祖,創立了歷史悠久、綿延至今的教團。
星雲大師《佛法真義》書評
非常感謝妙凡法師邀請我撰寫一篇關於星雲大師最近出版的著作《佛法真義》的書評。接到這個任務我感覺到非常欣喜,因為這為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可以重溫星雲大師的有關著作和思想。在這篇簡短的書評裡,我會扼要地對本書的主要思想做一個介紹和評述。本書第1版在2018年9月初出版,我拿到的是2019年2月的第3版。星雲大師的著作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已經三次印刷,可見非常受歡迎。
星雲大師「行佛」理念的理論內涵與實踐途徑
「行佛」是星雲大師提出的一種佛教理念,可視為信仰的較高層次,是作佛的必要階段,是佛教一切宗教實踐的核心。從星雲大師的相關論述看來,「行佛」是「佛陀之本懷」,是人間佛教之要義,更是佛法之真義。「行佛」不僅對自我的修行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對佛教的未來發展,乃至對社會的和諧繁榮都有積極作用。「行佛」理念有著深厚的義理內涵,與不二、菩提心、佛性、如來藏等傳統義理融會貫通,而且具有強烈的實踐意義,與傳統的佛教修行途徑意趣一致,是佛教修行次第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完全與現代社會生活融合對接的一種重要修行方式。
傳播佛法就是傳播幸福
戒與慈—為佛光大學佛教學院師生講話
甘肅佛教文化行旅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