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佛教學,共1884筆結果:
印度與佛教元素對中國中古時期的影響——北魏洛陽佛誕節慶典研究
北魏首都在洛陽期間(495-534),佛誕節的慶典,即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隆重程度。對統治者及漢人而言,雖然佛教不是本土文化,但是農曆四月八日的佛誕節慶典已經很流行,舉城參與。本文針對此公開慶典中使用車輦載佛像遊行的特殊現象,將其傳統回溯到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及其文獻,試圖探討這一現象的成功因素。尤其是因為這些因素關係到宗教慶典的功能性角色,以及教義是如何讓宗教受歡迎並持續發展的問題。以佛誕節作為相關的案例研究,是因為1,500多年後,在柬埔寨、香港、澳門、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新加坡、南韓、斯里蘭卡、台灣、泰國、越南等地,佛誕節依然被訂為國定假日來慶祝。
/periodicals/94966382-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中國佛教文化的獨特性——兼論中國佛教的契理與契機
習近平主席2014年3月27日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時曾指出:「中華文明經歷了5 千多年的歷史變遷,但始終一脈相承,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幟,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鑑而形成的文明。」
/periodicals/941dd918-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我心目中的星雲大師
/periodicals/41cb2b2b-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我眼中的星雲長老
/periodicals/417235b3-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佛法從眾生中求——星雲大師與人間佛教
/periodicals/8c9e4a53-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佛教的中國化與人間佛教的思想特質
今天我們在這裡紀念趙樸老誕辰110週年,緬懷這位德高望重的愛國宗教領袖生前為現當代中國佛教的發展所做出的重大貢獻,深入研討趙樸老所提出的包括「佛教是文化」在內的一系列重要的佛教理念與思想,這對於我們繼承樸老的遺志,把現當代興起的人間佛教進一步沿著健康的道路向前推進,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periodicals/19feb993-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社會關係網絡中的人間佛教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陋室銘〉揭示山、水為人景仰不在其高低深淺。同樣的,宗教的價值與意義,不會因其信徒人數、建築宏偉而定,而是依其能為人類帶來多少心靈價值、社會和諧而定。
/periodicals/1a246a07-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中國古鎮遊
/periodicals/4a8e84cf-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做中學的幸福
/periodicals/56f3789c-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人間和尚——我眼中的星雲大師
/periodicals/59f9b3f6-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