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生,共602筆結果:
人生進行曲
/periodicals/28ebb840-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人生的風景
/periodicals/13d56bdd-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人生沒那麼複雜
/periodicals/30791eab-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樂活人生
/periodicals/52932135-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人間佛教與當代公共哲學的建構
「公共性」的探討在近些年的學術界成為一個熱門課題,關於「公共性」的跨學科考察被稱為「公共哲學」。「公共哲學」雖是源於歐美的一個現代學術概念,但關於「公」與「私」的思考與討論,自人類社會產生以來就以各種形式而展開,未有暫斷。歐美學界的「公共哲學」理論是在總結自亞里斯多德、霍布斯、洛克、盧梭一直到康德、費希特、黑格爾關於「公共性」思想基礎上,結合歐美當代的社會現實而創立的思想體系。
/periodicals/221e3b5e-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從「懺者」到「禪者」——日常語義症療與當代人間佛教的職能定位
從一般意義上講,佛教乃是對治眾生由於無明而生的「意義賦予」衝動,故針對我執而展開無我之「意義症療」,此可視為是佛教之根本「職能」所在,原始佛教阿含經典中,佛陀之名為醫王即明示此點。及至大乘中觀學創始人龍樹菩薩,則因佛教在更廣大居士階層的普及,特別指示了俗諦的「日常語義」性,提出了「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諦」的證了原則,以此揭示假名指稱義的無自性,從而將無我擴展為無自性,把「意義症療」進一步落實為「語義症療」。
/periodicals/223741a0-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人間佛教的慈善理念與實踐
佛教的慈善事業早在印度佛陀時代就開始了,佛陀說法49年,教化眾生,建立講堂,接受僧俗七眾弟子皈依佛教,倡導五戒十善,開始教化人心的工作,以種種法門示教利喜,所做的就是利益眾生的公益事業,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慈善家。
/periodicals/226be634-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俠義人生
/periodicals/55b09844-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浮沉的人生
/periodicals/5ed113f9-9251-11ed-9508-c9de5a43d6bf/
「人生修行路」徵稿
/periodicals/64ac3a69-9249-11ed-9508-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