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生,共609筆結果:
靜謐之境:文學、人生與時間的流轉—讀喬治.吉辛《四季隨筆》
/periodicals/8d2cd3e6-2c7b-11f0-b6e2-c9de5a43d6bf/
幸福人生的加減乘除
/periodicals/ec8b113b-10c2-11ed-ae6c-c9de5a43d6bf/
「大乘」觀念的嬗變與人間佛教的圓融特質
大乘佛教,一般認為是隨著《般若經》等大乘經典的出現而興起的思潮,時間在公元前後。在古代印度,大乘與被貶為小乘的阿毗達磨佛教之間,在教義面上雖然界限分明,但在教團生活中,信奉和研習大乘經論者,同樣信奉原始佛教以來的佛教戒律,與部派佛教信奉者一起生活,並不存在獨立的大乘佛教僧團。
/periodicals/3861d8ce-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從《大乘起信論》談生命的覺.醒
/periodicals/db5fa4b2-3f26-11ef-b8b0-c9de5a43d6bf/
《華嚴經入門》第九講:十地的實踐
讓我們來談談《華嚴經》七處八會三十四品中,可稱為支柱之一的〈十地品〉。(十地的「地」為梵文 bhūmi 的意譯,這裡指的是菩薩於宗教意義上的依止處。)本書進行到此,讀者們應該看得出來,《華嚴經》是以大型宗教歌劇的方式鋪展,簡單說,就是一部闡釋佛的世界及大乘菩薩行者到達此世界的實踐方法的經典。若要深入思考菩薩修行時可能產生的問題,本品可說是最重要的章節。如先前我們提過的,〈十地品〉原來是一部獨立的經典,即使被收入《華嚴經》以後,《十地經》(Daśabhūmika Sūtra)仍在印度持續流傳了很長時間。
/periodicals/862b98ab-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妄念來了當如何
/periodicals/23886f9f-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般若心經的生活觀─了解般若與心
/periodicals/92f03120-10ab-11ed-ae6c-c9de5a43d6bf/
《往事百語》的生命敘事與終極療癒
近幾年來,文學治療學進入人文學科的研究領域,敘事治療為當中運用最廣的理論方法。「人的生命意義何在?」「人的終極價值為何?」「存在是否有其必要?」諸如此類的問題,恆困擾著歷史上每一個獨特善感的靈魂。在每個時代的現實生活中,若得不到鎮定且安心的答案,文人思想家的生命將變得苦悶、憂鬱。於是,生命的創傷與療癒,乃成為人文學科新興的研究課題。
/periodicals/1e81820b-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人生五件事
/periodicals/53f309a2-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刑事科學家看人生
/periodicals/533331d3-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