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稻盛和夫的佛教領導學
國際佛光會菲律賓協會赴災區賑濟
《佛說孛經》的政治管理學
佛教也談政治嗎?佛教並不是政治,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而佛教是淨化社會人心。當初佛陀在印度,雖有許多的國王、大臣來請教佛陀關於國事的問題,但是佛陀都以佛法的仁慈、和平、慈悲、教育、和諧來對答,他從不涉及對立、暴力、鬥爭等事。所以後來在佛教裡面,也有一些經典,出現過一些關於佛教論政的問題,正如太虛大師所說:「佛教是問政不干治。」這也是當今的佛教徒應該要注意的。佛教對於政治的立場是,誰當家作主便擁護誰,佛教雖然愛國但是不參與政治,不和政治對立,這是應該要肯定的。
青島佛教與海洋文明
青島是山東省經濟中心、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西晉時佛教傳入青島,曾有不少僧人在此活動,例如印度僧人佛馱跋陀羅、高昌僧人道普法師、高僧僧遠法師、青州沙門釋寶亮、南齊明僧紹等,最有影響的是中國第一位西行到印度的東晉僧人法顯大師。唐代日本天台宗僧人圓仁也曾到青島密州大珠山。黃海之濱的青島,在東北亞中國佛教文化圈內,對日、韓等國有持久的影響力和法誼。青島佛教界充分發揮地域文化特點,與日、韓等國佛教界對接,實現全面交流。
佛教對「環保問題」的看法
大自然與生物之間,原本是和諧共存的,但是,隨著人類生活的方便,物質的富裕,這種和諧美好的關係,已逐漸蕩然破壞。全球環境的變遷,如氣候暖化、空氣水質汙染、海平面上升、地層下陷、生態系統改變等等,對我們的生存與健康,都造成極大的威脅。人類對地球的摧殘戕害,也自食惡果,引來了地球的反撲!
泰華寺開光 融和南北傳佛教
星雲大師佛光淨土的思想內涵與實現路徑
星雲大師多年來弘法利生,明言「人間佛教旨在建設人間淨土」,顯示「人間淨土」是人間佛教的終極目標。然而,一處世界可分「五蘊世間」、「眾生世間」、「國土世間」,必須三種世間悉皆清淨,才是完整意義上的佛國淨土。人間佛教志在「建設人間淨土」,總歸來說,即是著重淨化娑婆世界一切「心法」與「色法」。因此,星雲大師指出,人間佛教教法包含「生活層面」和「精神層面」,其實分別對應「色法」的「物質/環境」與「心法」的「心靈/思想」,當大眾依佛法行持,逐步淨化娑婆世界一切法,即是人間淨土之成立。
星雲大師《佛法真義》書評
非常感謝妙凡法師邀請我撰寫一篇關於星雲大師最近出版的著作《佛法真義》的書評。接到這個任務我感覺到非常欣喜,因為這為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可以重溫星雲大師的有關著作和思想。在這篇簡短的書評裡,我會扼要地對本書的主要思想做一個介紹和評述。本書第1版在2018年9月初出版,我拿到的是2019年2月的第3版。星雲大師的著作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已經三次印刷,可見非常受歡迎。
星雲大師「行佛」的思想根據與推行目標
星雲大師的「行佛」理念與運動,是在既有的「佛行」(十八不共法)含攝了六度四攝、四無量心等「菩薩行」,乃至將人間佛教極力推廣的「三好」、「四給」等佛教新運動視為「行佛」理念的外延與開展。為釐清星雲大師「行佛」的思想根據與推行目標,本文聚焦於其「行佛」、「行佛所行」的論述語境,探討三面向:一、考察「行佛」與佛經中「行佛行」、「行佛所行」的思想連繫,揭示星雲大師「行佛」主要看重「菩薩行」的「覺他」。二、考察星雲大師「行佛」理念是以「我是佛」的佛性思想為依據,須在「自覺」與「行佛」中印證「我是佛」。三、剖析星雲大師倡導「行佛」的現實因素及其對佛教徒、佛光會員的正向作用。要言之,星雲大師的「行佛」理念,根源於「我是佛」的佛性思想,內容則融和了直下承擔、用於生活的禪修精神與自覺覺他的菩薩願行,期許在現實生活中,修正部分佛教徒的修持盲點,提升佛教信仰層次,進而彰顯人間佛教菩薩道的積極形象與普濟性格。
星雲大師「行佛」理念的理論內涵與實踐途徑
「行佛」是星雲大師提出的一種佛教理念,可視為信仰的較高層次,是作佛的必要階段,是佛教一切宗教實踐的核心。從星雲大師的相關論述看來,「行佛」是「佛陀之本懷」,是人間佛教之要義,更是佛法之真義。「行佛」不僅對自我的修行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對佛教的未來發展,乃至對社會的和諧繁榮都有積極作用。「行佛」理念有著深厚的義理內涵,與不二、菩提心、佛性、如來藏等傳統義理融會貫通,而且具有強烈的實踐意義,與傳統的佛教修行途徑意趣一致,是佛教修行次第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完全與現代社會生活融合對接的一種重要修行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