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做中學的幸福
幸福之道
兩性平等——恭讀星雲大師著《十種幸福之道:佛說妙慧童女經》
星雲大師「人間淨土」之語境意涵與弘化界域
星雲大師多年來致力建設「生活樂趣、財富豐足、慈悲道德、眷屬和敬、大乘普濟、佛國淨土」的「人間佛教」,而「人間佛教旨在建設人間淨土,讓每個人都能現證法喜安樂,在現世就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可見「依眾生需要為需要,並能散播希望、信心、歡喜的種子,將生活融入佛法,當下的淨土就是實踐人間佛教而成就的」。因此,星雲大師不僅「發願生生世世來此娑婆度化眾生」,更「把全副心思集中在人間淨土的建設上」,由是「希望佛教的發展能夠蓬勃興隆,盡自己的力量給人利益,希望在眾緣所成之下,實現人間淨土的理想」。6 凡此咸證人間佛教以「建設人間淨土」為終極目標。
幸福人生的加減乘除
徵文啟事
m × 29.7cm 之A4 紙張撰寫,上、下、右邊各2.5 公分,左邊空白3.17 公分,底端並註記頁碼。 一、本刊旨在宣揚人間佛教精神,發揚佛教學術思想文化,志於將義理的、文化的、教育的、生活的,幸福、和諧的佛教思想、信仰推到人間,推到全世界。 二、本刊結合論文及藝文,發表研究人間佛教有見地的學術論文,及有文學性、藝術性的佛教藝文作品。逢單月出版,為漢英文雙月刊。歡迎全球學者、作家,有志寫作的各界朋友,踴躍投稿。 三、稿件說明: (一)論文版: 1、字數約8 千~1 萬5 千字,特約稿件不在此限。須附摘要及關鍵詞。 2、英文稿件不超過30 頁,譯稿請附原文。 3、以人間佛教相關研究為主。 .....
從佛像到「平安幸福照五洲」
欣賞別人,幸福自己
人間佛教何以可能?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以通俗的言語,頗具智慧地回應了「人間佛教何以可能」這一重大的歷史課題和現實課題。佛教擁有「人間化」的強大基因,佛陀所開示的一切教法,都是為了增進人間的幸福與安樂,所以,「佛教」就其本質而言就是「人間佛教」。對於佛教根本教義過於「消極的」詮釋,不利於佛教的人間化,於是,對之進行「積極的」詮釋,顯得尤為必要。佛教在中國傳播和發展的經驗告誡人們,只有秉承人間化這一佛陀本懷,沿著本土化的路徑,佛法真義才能發揚光大,佛教也才能傳揚開來並發揮積極的影響。當代人間佛教呈現出多維推動的態勢,可視為向佛陀本懷回歸的成功嘗試,於此也初步顯示出了人間佛教的時代價值。
涵養新時代軟實力 為幸福人生找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