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世界神明聯誼會」體現宗教的生命終極關懷
2016年12月25日由「中華傳統宗教總會」主辦,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承辦的「2016世界神明聯誼會」,共有宮廟教堂685間3、神祇2,188尊與會,締造「最多宮廟教堂參與」、「最多宗教的佛像神尊聚集」兩項世界紀錄,逾十萬名信眾共同參與盛會。郭書宏〈看人間神明聯誼致融和世界和平契機〉一文亦指出,此活動具有「一、同中存異,神佛同在。二、釋儒道合,中華道統。三、放下本位,和諧尊重。四、有情有義,人神相挺。五、無我利眾,同體共生。六、創舉突破,世界瑰寶」等六點特色,「世界神明聯誼會」實開啟大眾認識台灣宗教信仰所蘊藏的豐富寶礦。
佛教的出世精神與近現代中國佛教的 入世轉型
佛教的「入世」並不是自身的「世俗化」,而是要發揚大乘 精神,為現實的社會和人生服務。近現代佛教的入世轉型, 淵源於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和佛教的中國化過程之中,但近 現代中國佛教的入世轉型有著與歷史上的「入世」非常不同 的時代境遇、豐富內涵、新的特點及歷史效應。歷史上,佛 教的入世面向與佛教的中國化曾相依相助,並逐漸匯同而合 流;在中國佛教的未來發展中,入世轉型、推進人間佛教的 理論與實踐,與佛教的中國化仍將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如 何堅持契機契理的原則,在入世發揮作用與堅守出世精神之 間保持適當的張力,如何與現代科技和學術交流並參與到世 界文明的交流互鑑中,又繼續堅持佛陀智慧解脫的本懷和佛 教中國化方向,這是中國佛教始終需要關注和解決的重要問 題。
印度與佛教元素對中國中古時期的影響——北魏洛陽佛誕節慶典研究
北魏首都在洛陽期間(495-534),佛誕節的慶典,即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隆重程度。對統治者及漢人而言,雖然佛教不是本土文化,但是農曆四月八日的佛誕節慶典已經很流行,舉城參與。本文針對此公開慶典中使用車輦載佛像遊行的特殊現象,將其傳統回溯到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及其文獻,試圖探討這一現象的成功因素。尤其是因為這些因素關係到宗教慶典的功能性角色,以及教義是如何讓宗教受歡迎並持續發展的問題。以佛誕節作為相關的案例研究,是因為1,500多年後,在柬埔寨、香港、澳門、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新加坡、南韓、斯里蘭卡、台灣、泰國、越南等地,佛誕節依然被訂為國定假日來慶祝。
「極高明而道中庸」——人間佛教對儒學的啟示
星雲大師辦教育,辦大學,辦電視台,辦網路,這些其實是非常「道中庸」的一種做法。因為按照傳統對佛教的理解,會覺得出家人不應該參與這些事情,但包括後來人間佛教積極地在全球建立各個中心,從某種意義上講,都是非常適應現代企業管理的方式。所以他的格局相比於其他佛教宗派非常的大,甚至是引領潮流。
青年星雲與戰後台灣佛教―以《星雲日記》所述第二屆中佛會全代會為例
戰後台灣佛教,隨著大陸緇素來台,進入一個新的變局。中國佛教會(以下簡稱中佛會)於1950 年在台復會,在戒嚴時期壟斷管理佛教的權力,成為台灣佛教的最高組織。1952年首度改選,舉行第二屆全代會,以解決組織的法理問題,並進行權力重組。年輕的星雲大師(下稱青年星雲)參與了此次二屆中佛會全代會,於會議結束後,在其日記裡記錄了參與歷程,是與會者的一手資料。透過他敏銳的筆觸,可知當年修法角力之情況與核心權力轉移之變動。青年星雲於關鍵時刻,挺身化解背離僧事僧決的修法危機,有至為出色的表現。二屆中佛會全代會的結果,象徵中佛會來台復會後,組織初步盤整有成,為日後發揮主導台灣佛教全局奠下立穩腳跟的基石,《星雲日記》為此一盛會留下重要的歷史見證。
佛光山的人間佛教
什麼是人間佛教?不管是台灣或是大陸佛教界,一直說人間佛教是佛光山所提倡的。實際上,這個名詞在大陸是從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長者開始的。因為趙樸老一直很強調,這個時代的佛教必須要一個「人間性的佛教」。我追隨大師參與大陸各種活動時,跟樸老也常常接觸。感謝樸老對我很好,他不嫌棄我這個後輩,寫了不少字送給我。我也覺得樸老非常務實、是個很了不起的長者,他是真心希望把佛教落實在人間的人間佛教菩薩。
《佛說孛經》的政治管理學
佛教也談政治嗎?佛教並不是政治,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而佛教是淨化社會人心。當初佛陀在印度,雖有許多的國王、大臣來請教佛陀關於國事的問題,但是佛陀都以佛法的仁慈、和平、慈悲、教育、和諧來對答,他從不涉及對立、暴力、鬥爭等事。所以後來在佛教裡面,也有一些經典,出現過一些關於佛教論政的問題,正如太虛大師所說:「佛教是問政不干治。」這也是當今的佛教徒應該要注意的。佛教對於政治的立場是,誰當家作主便擁護誰,佛教雖然愛國但是不參與政治,不和政治對立,這是應該要肯定的。
從宗教對話到宗教參與——佛光山「神明聯誼會」的新宗教多元論意涵
佛光山自2011年起至 2016年12月25日止,於佛陀紀念館舉行「神明聯誼會」迄今已歷7次。參與的台灣、大陸、海外宮廟及宗教團體數目逐漸增加,到2016年這一屆已達685個單位參與。根據媒體估計,2016年與會的神明像高達2188尊,與會信眾則達到五萬餘人。此一由佛光山發起、中華傳統宗教總會執行籌辦的宗教盛會,邀請對象雖然是以神道信仰的民間宗教宮廟為主,但也廣及天主教及其他世界宗教團體,其規模之大、參與的神明與宮廟數以及信眾人數之多,已打破多項世界紀錄,在可預期的未來,還會持續將紀錄推進到更高的境界。
印光法師普勸「敬惜字紙」的文化內涵和現實意義
印光法師的淨土思想,在普勸「敬惜字紙」的文化實踐中得以集中體現。具體而言,印光法師「敬惜字紙」的思想,巧妙地融合了儒家「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八個德目,並以佛教的「因果報應」、「三世輪迴」等理念貫穿始終,從而使上、中、下三根之人都能有效地參與到「敬惜字紙」的文化實踐之中,最終實現人間重回淨土的理想。可以說,印光法師「敬惜字紙」的思想,是他會通梵華兩大文明的良果之一。在現代化文明的視野下,深入挖掘印光法師「敬惜字紙」的文化內涵,對於鞏固文化主體性、淨化社會風氣以及推動人間佛教的發展,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