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法師,共429筆結果:
梁漱溟與太虛的人間佛教之辯
宗教如何與社會相關?它們是對立還是和諧共處?這個問題在近代中國變得非常重要,也是宗教傳統主義者與宗教改革派的分界。中國思想家梁漱溟(1893-1988)主張佛教與社會要清楚分離,從而避免宗教淪為社會的激進批判工具。我們應先研究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最重要的佛教改革家―太虛大師(1890-1947)所提出的改革計畫,檢驗他的傳統主義立場,之後,我們將研究一場辯論;這場辯論一方是梁漱溟(1893-1988),另一方則是太虛大師、其徒印順法師(1906-2005)和僧團。梁漱溟將佛教視為一種純粹出世的宗教,反對利用佛教來解決社會問題,他反而提倡儒家思想,將它當作一種可以更有效達成佛教最終出世目標的善巧方便。
/periodicals/34e64756-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台灣戰後佛教文學《玉琳國師》之研究
《玉琳國師》是一本以文學筆法所創作的高僧傳記文學,以清朝順治皇帝國師──玉琳通琇的一生貫穿全文,以千金小姐點出玉琳的有情觀與修行觀。此書是星雲大師於1953 年2 月到1954 年10月在《人生》雜誌上的連載,出版為1954 年5 月20 日,共計連載18 個月,從第一篇刊登到出版,僅花16 個月的時間。由於小說劇情生動,文筆流暢優雅,一時名噪教界文壇,使星雲大師贏得佛教界的「文藝明星」稱譽,而此著作亦成為星雲大師青年時期的重要文學代表作。
/periodicals/51abd896-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覺誠法師受國際伊斯蘭大學之邀 分享跨宗教與跨文化和諧方法
/periodicals/d4c510f6-0e72-11ef-b31a-c9de5a43d6bf/
赴佛陀千年之約 大乘之源‧巴國尋根
/periodicals/badf9174-0a62-11ed-a13c-c9de5a43d6bf/
香之為道
/periodicals/d86a51e3-3f29-11ef-b8b0-c9de5a43d6bf/
幸福人生的加減乘除
/periodicals/ec8b113b-10c2-11ed-ae6c-c9de5a43d6bf/
師父定將乘願再來
/periodicals/a57523e7-c2da-11ed-9508-c9de5a43d6bf/
從《大乘起信論》談生命的覺.醒
/periodicals/db5fa4b2-3f26-11ef-b8b0-c9de5a43d6bf/
也無風雨也無晴
/periodicals/3e05e675-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為了佛教,發菩提心
/periodicals/418855c5-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