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儒家,共13筆結果:
人間佛教從「正信」到「融和」——星雲大師的信仰判攝與宗教包容
星雲大師多年弘法利生,重視佛教與各宗教信仰互動之議題,他認為「信仰」從高至低有正信、迷信、不信、邪信之層次,欲消除佛教中參雜「鬼神化」、「巫風」的成分而回歸「正信」的佛陀本懷,基本上仍尊重「迷信」,但不與「邪信」交流。星雲大師往往以同理、包容、尊重的態度應對各種宗教信仰,更透過「佛光淨土」之「五乘融和」思想,將儒家、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比配於五乘而予其相應的定位。足見,人間佛教在堅守「正信」的本位上展現「融和」的氣度,在對各宗教信仰的審視上,跳脫了「非正信即邪教」、「非內學即外道」的二元對立之窠臼。
/periodicals/6125554a-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印光法師普勸「敬惜字紙」的文化內涵和現實意義
印光法師的淨土思想,在普勸「敬惜字紙」的文化實踐中得以集中體現。具體而言,印光法師「敬惜字紙」的思想,巧妙地融合了儒家「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八個德目,並以佛教的「因果報應」、「三世輪迴」等理念貫穿始終,從而使上、中、下三根之人都能有效地參與到「敬惜字紙」的文化實踐之中,最終實現人間重回淨土的理想。可以說,印光法師「敬惜字紙」的思想,是他會通梵華兩大文明的良果之一。在現代化文明的視野下,深入挖掘印光法師「敬惜字紙」的文化內涵,對於鞏固文化主體性、淨化社會風氣以及推動人間佛教的發展,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periodicals/3ee988c0-2b22-11f0-8247-c9de5a43d6bf/
淺談星雲大師的生死觀
生死問題是人們歷來關心的重大問題。我們從何而來?死後至何所?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生死?如何超越生死?這一連串十分玄妙的問題引起了人們對於人生的思考。在中國,儒、釋、道三足鼎立,儒家慎言生死,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生死之事,大都由釋、道二教進行解釋。佛教提出了一套對於生死的看法,希望能夠引領迷人超脫生死的藩籬,獲得解脫。佛陀當初的覺悟,是在覺悟四諦、因緣下成就的,故佛教生死觀和十二因緣說、輪迴說、涅槃說的關係十分緊密。
/periodicals/85e3ba35-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