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雲湖書院——可借鑑的信眾教育模式
隨著經濟高速發展,人們在享受日益豐富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心靈層面的貧瘠和空虛所帶來的痛苦。整個社會道德底線一低再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蕩然無存。金錢的多少似乎成了成功的唯一標準,從而導致人們在不斷變深的欲望溝壑裡掙扎,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的出現。如何解決人們的心靈問題,降伏煩惱、解除困惑、化解不安,各種學說、心理治療及宗教都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感恩是正信力量 閱讀藏修行密碼
沉睡的信
《法華經》的特色、價值與文獻應用
《法華經》在佛教聖典中,是一部廣受尊崇而被信奉的經典,不但具有文學價值,而且被稱為經中之王。依其經文內容來看,處處顯示與其他大乘經典不同之處。以下從幾個角度來談談《法華經》的特色。
用生命感動生命—星雲教育獎
感動最美
《普門品》管理法
在中國民間的信仰裡,所謂「家家觀世音」;觀世音菩薩能走進每一個人的家庭裡,可見得民眾對他的信賴,需要依賴他,甚至接受他作為依靠。這就說明,觀世音菩薩在管理眾生的方面,必定有一套很好的方法,才能贏得眾生心悅誠服的對他禮敬。茲把觀世音菩薩在管理上,能讓眾生接受的方法,錄之於下。
《善生經》的青少年自我管理學
佛教講「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不管哪一個國家、團體,或是任何一個公司、行號,要想經營、發展得好,首要之務,必須有傑出、優秀的管理人才。所以,在當前各種「管理學」興起之際,人才的養成、栽培,尤其是青少年如何自我學習、成長,把自我管理成一個信仰純正、人格健全,無論在思想或行事上,都能懂倫理、守秩序、有愛心,尤其具有責任感,成為一個有著正確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社會中堅分子,這是每一個國家、社會都不可忽視的育才之道。
因與果
歡迎來到每月講座系列第二季,探討佛教在我們生活經驗中的應用。距離第一季講座的第一堂課已經將近一年。回首過去,我發現我們居住的世界仍然在大流行病和一些令人困擾的問題中掙扎,儘管我們盼著一切都在掌控內很久了。在這次講座中,我關注的是用一種能讓佛教的「因果」觀點對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具有關聯的方式來呈現。我們的世界正在處理有關「虛假信息」的課題,多方湧來的附議和異議此起彼落,在這樣的情況下,佛教有什麼建議可以作為指引?從我們可獲得的資訊當中,我們能否確定其「因果」是什麼?
《阿彌陀經》的管理學
世界上,如果有一個國家的領導人,能夠把國家治理成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教育普及、文化興盛、民風淳樸、信仰純真、社會安定、治安良好、民生富足的國度,讓人民都能過著安居樂業、幸福無憂的生活,那麼必定能為全世界的人民所欣羨,並且樂於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