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把功德留給子孫
兩年來,人們出國不容易,卻驚喜地收到了「出國」的精神糧食,其中的一本即星雲大師的《啟動斜槓的人生》。常看到現代人描述兼職多種工作和身分「斜槓」的生活。其實,星雲大師的「人生三百歲」理念,正是善用生命的廣度、深度、厚度,勤奮耕耘,用一生去做三百歲的事情,呈現「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慈心悲願。
反璞歸真過生活
施受平等 福田戶轉念面對生活
「唯識」的生活方式
唯識思想是在印度大乘佛教第二期時所產生的,由無著、世親兄弟二大論師集其大成。作為小說《西遊記》的主角而聞名的玄奘三藏,歷經17年艱辛的旅程,才將唯識思想傳到中國。以唯識思想為基礎而有法相宗此一宗派的成立。但是我最近強調:唯識思想不僅僅只是法相宗此一宗派的教理,它確實是佛教的根本思想。進入二十一世紀,此重要思想給了我們一些啟發。
歡喜心過生活
因與果
歡迎來到每月講座系列第二季,探討佛教在我們生活經驗中的應用。距離第一季講座的第一堂課已經將近一年。回首過去,我發現我們居住的世界仍然在大流行病和一些令人困擾的問題中掙扎,儘管我們盼著一切都在掌控內很久了。在這次講座中,我關注的是用一種能讓佛教的「因果」觀點對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具有關聯的方式來呈現。我們的世界正在處理有關「虛假信息」的課題,多方湧來的附議和異議此起彼落,在這樣的情況下,佛教有什麼建議可以作為指引?從我們可獲得的資訊當中,我們能否確定其「因果」是什麼?
《阿彌陀經》的管理學
世界上,如果有一個國家的領導人,能夠把國家治理成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教育普及、文化興盛、民風淳樸、信仰純真、社會安定、治安良好、民生富足的國度,讓人民都能過著安居樂業、幸福無憂的生活,那麼必定能為全世界的人民所欣羨,並且樂於移民。
純粹,讓生活質樸而真實 ─讀張曉風《麝過春山草自香》
談生活的藝術
生活與般若
世間什麼都是般若,什麼也都不是般若。比方念經、拜佛、修行,都是般若的顯現,但是當我們念經拜佛時,妄想紛飛,妄念不斷,那念經拜佛就不是般若了。罵人、打人,是很粗魯、很不應該的行為,可是老師、慈母,他本著愛心、慈悲心打他的學生,罵他的孩子,希望他成長;如此罵也好,打也好,也未嘗不是般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