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從《勝鬘經》看佛教的社會思想理論
《勝鬘經》,漢譯全稱為《勝鬘獅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是印度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經典,是印度大乘佛教如來藏系的核心經典,也是自古以來一直深受中國佛教思想重視和發揚的一部重要大乘經典。
《釋迦牟尼佛傳》與星雲大師的宗教情懷
《釋迦牟尼佛傳》是星雲大師影響最為深遠的一部文學作品。作為一個佛教徒寫作的佛傳,這部作品承載了佛陀的基本理念,更承載了作者星雲大師的基本理念。其寫作思惟和世俗作家、世俗學者迥然不同;其寫作目的、寫作策略受制於佛陀的歷史、星雲大師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星雲大師的宗教革新思想;其對人間的思考亦展示了太虛大師以來,尤其是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理念。
從般若、方便融和的佛法義理學視角看星雲大師對佛法實踐理性的特殊貢獻
星雲大師個人生命所彰顯出來的這種重視般若、方便辯證融和的獨特義理精神,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所弘揚的這種般若、方便並重的智慧特質,其核心部分可以說正是對於佛法實踐理性的特殊、重要的貢獻,並重新開啟佛法理論理性與佛法實踐理性新動態平衡的一種可能。
星雲大師對於佛教倫理的貢獻
星雲大師對於倫理學的議題,有廣泛的涉及,把佛教倫理從傳統推向現代關注,形成系統性的觀點,構成其「人間佛教的新倫理觀」,由此而論,星雲大師對於佛教倫理有著重要的貢獻。
佛光普照文學
星雲大師《佛光祈願文》的語言特色探析
本文旨在探討星雲大師《佛光祈願文》在佛教儀式中的意義,嘗試從文學語言的視角探析其語言特色。首先,簡述星雲大師《佛光祈願文》對佛教傳統祈願文的繼承與創新。其次,聚焦於《佛光祈願文》的形式結構特色,並選取歷代具代表性的「願文」進行比較。再者,透過其用典、俗語的分析,及修辭形式的具象書寫,發現其結構鮮活、具張力的文學動態之美。足見《佛光祈願文》不僅作為佛教祈願儀式中諷誦的一種優美的文學體類,具有消災與超度的宗教功能外,對於世人的利益與安福眾生之心,發揮佛教儀式文學的最大功用。
遇見‧ 修鍊‧ 重現——金身合璧 開啟兩岸文保合作新思惟
宗教性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已經成為世界遺產登錄指定的重要項目,除了物質類的宗教文化紀念物與文物之外,還包括宗教場所與路徑、傳說與文學、儀軌,以及音樂等非物質類文化遺產,豐富而多元;更因為宗教具有傳播與跨國界的特性,必須跨越單一國家的思考來進行保存與推廣。
評吳光正《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的早期文學創作》
吳教授對於大師的每一部著作,都能很清楚地標舉出重要旨意、特色,乃至於對於展現大師宗教情操、文化關懷與弘法利生理想的積極對應之處,不只能顯現大師在現代「人間佛教」發展史上,關係著思想與具體作為的重要地位與影響力,也讓這幾本早年的重要創作,在中國宗教文學的發展史上,確立具體而關鍵的地位,顯現擬人化物語、小說、傳記與遊記的寫作文體,在新時代佛教弘傳、理論思辨、教團改革歷程中,都可以是具有影響力的載體,甚至連動影響到佛教透過戲劇、電影、電視劇表現的製作與取材趨向。
《法華經》的特色、價值與文獻應用
《法華經》在佛教聖典中,是一部廣受尊崇而被信奉的經典,不但具有文學價值,而且被稱為經中之王。依其經文內容來看,處處顯示與其他大乘經典不同之處。以下從幾個角度來談談《法華經》的特色。
星雲大師和水滸高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