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佛教學,共1884筆結果:
「人間佛教」寶典——隆重推介《星雲大師全集》
/periodicals/45e15a34-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人間愛晚晴
/periodicals/4bb2b899-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管窺阿毗達磨思想與人間佛教思想的關係——法數思想略論
「阿毗達磨」的主要特色,是依照流傳下來的聖典(āgama;阿笈摩、阿含)來分析佛陀一生的言教,進而加以思想上的整理、組織和系統化分析。或許就在這一種系統化的過程中,便不自覺地把原先屬於「宗教實踐」的義理思想加以轉化,但其目的是為了完成修證佛法的思想體系;但以「阿毗達磨」式具有理論的嚴密性和邏輯性,作細密的整理、論究、抉擇、闡發,若得樞要,則可一以貫之。
/periodicals/5974574c-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從人間佛教思想探討佛光山水陸法會
寺院是佛教的代表,信仰的中心,亦是信徒心靈寄託的所在。除了傳播佛教真理之外,殿宇莊嚴、氣氛寧靜、祥和梵唱,都讓社會大眾在工作忙碌之餘,或是遭遇挫折、徬徨無助的時候,自然想到寺院來,不管是參加各種修行活動,或只是在佛前瞻仰、禮拜,都能獲得再出發的力量,所以寺院就像人生的加油站、心靈的百貨公司、希聖成賢的學校,也是善友往來的聚會所,更是去除煩惱的清涼地。
/periodicals/1cc2badd-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略論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人文精神
「人間佛教」的概念最早是由民國時代佛教革新運動的宣導者太虛大師提出來的。太虛大師目睹清末以來中國佛教的衰敗落後,主要表現為寺廟常常依賴經懺法事―超度亡靈的收入來維持僧團的生存,也就是說,當時的佛教是為「鬼」和「死人」服務的;而釋迦牟尼創立佛教本來是為了解決人生問題,要為活人服務,與世俗社會緊密聯繫,亦即「成佛在人間」,「人成即佛成」,因而積極宣導「人間佛教」運動。
/periodicals/1caff62b-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從「佛光禪」看當代禪法修學的人文特質
星雲大師(1927-)是台灣佛光山佛教僧團的開山創立者。他一生倡揚「人間佛教」、踐行「人間佛教」、推展「人間佛教」,成就輝煌,影響巨大,舉世矚目。星雲大師曾以人間性、生活性、利他性、喜樂性、時代性和普濟性來闡釋台灣佛光山倡導「人間佛教」的性格,這同樣成為「佛光禪」的內在性格。於此可見,在佛光山「人間佛教」的視野下,生活與禪法互為體用,即體即用。
/periodicals/1c89d087-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星雲大師新書自剖人間佛教
/periodicals/390df75c-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令人景仰的星雲大師
/periodicals/38c49246-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行佛的足跡——歐洲人間佛教實錄
/periodicals/3ff19448-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因果人生
/periodicals/3fd92a46-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