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從天台「一念三千」論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修行觀
天台智顗大師於《法華玄義》中說明《法華經》:「當知此經唯論如來設教大綱,不委微細綱目。」意為《法華經》不是要談佛陀所欲教導的內容問題—這是微細綱目;而是要談佛陀教育眾生的宗旨以及佛陀教育的基本方法等原則性的問題――這即是所謂的「如來設教大綱」。
「三好運動」之倡導與「政治和尚」之解疑
星雲大師於1998 年正式公開倡導「三好運動」,邀請時任副總統連戰先生共同推動。本文主要說明兩個主要問題:一是「三好運動」的倡導及其影響,其中論及近代最早提出「三好」的印光大師,其所述「三好」的內涵大抵配合念佛法門,希望信眾依此而增上,積累往生資。再者,闡述星雲大師對於「三好」的再詮釋與創新。「三好運動」在台灣社會已人人耳熟能詳,還在世界五大洲推展。「三好運動」從自身的修鍊,進而達到社會、國家的安定,引領我們邁向清淨的國土。 二是推動「三好運動」與政治關係解疑,其中論及邀請國家掌權者而引發的相關問題,無須諱言,即牽涉到「政治和尚」這種汙名化的問題。由「政治和尚」問題,反溯中國早期道安法師所言「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的重新解讀,間中以智顗大師、宗密大師、太虛大師等人的例子作出說明,並重新檢討「政治和尚」此詞的內涵,解疑星雲大師是「政治和尚」的說法。
《法華經》在中國―思想.傳譯.實踐.文化
《法華經》是形成於初期大乘佛教時期的一部重要經典,富含深刻的教義思想、宗教信念與修行指引,明白說理與譬喻故事交織巧妙,為各個歷史時代的大乘行者提供豐富的思想與實踐資源。這部經典所述法義就當時的佛教學說脈動而言,具有創新思想的意義,激揚教理論辯與發展,對整體大乘佛學產生深遠影響。《法華經》義理精妙,敘說生動,富文學趣味,在思想、修行、文學、藝術等面向,為中國佛教與文化提供豐富的資源。在思想維度,道生、法雲、智顗、吉藏、窺基,及歷代許多佛門大德留下解義精湛的注疏,成為後人理解經義的資源。在修行層面,高僧傳記留下許多僧人修持《法華經》的事跡記載;天台學系發展依於此經的止觀與禮懺法門;還有多種關於此經的弘傳記與靈驗記。文學與藝術方面,此經本身具備文學性,教說與譬喻成為歷代文人經常援引的題材;二佛並坐、觀音形象、譬喻故事,在中 國佛教藝術作品中生動呈現。《法華經》的多元展現樣貌是中華佛教文化的一個重要構面。
人間佛教需要「人間解釋」——論星雲大師對佛教的創造性解釋
西方當代哲學中有一門學問叫「解釋學」或「詮釋學」(Hermeneutics),如果追根究柢,這門學問乃是受到歷史上基督宗教詮釋《聖經》的啟發而創立。後來台灣學者賴賢宗教授在西方詮釋學的影響下,撰寫了《佛教詮釋學》一書(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3),而我自己也曾寫過此類的著作,叫《「心悟轉法華」――智顗「法華詮釋學」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
《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倡佛本懷》 書評
《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倡佛本懷》一書為尤惠貞教授之大作,收入於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策劃出版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研究叢書》,並於111 年12 月10 日假高雄佛光山舉行之新書研討會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