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望海明珠 信仰與生活的同城相約」線上講座16、17日中英首播
絲綢之路的發展,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與人間佛教研究院共同舉辦「望海明珠:信仰與生活的同城相約」線上講座,7月16日及7月17日,特舉辦中文、英文各一場,在線上透過中外學者對話探討、闡述分享,將為大家解開這海上絲路的謎題。 這一場人類史上的奇異之旅,經歷了二千多年的傳播形成的「大圓環」的絲綢之路,涵蓋了東亞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的發展。從「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佛學泰斗柏克萊大學終身榮譽教授蘭卡斯特先生累積40多年,首本研究著作《佛教海線絲綢之路》中英文專書,詮釋「佛教大圓環」,此研究勘查7個國家,8個物質文化遺產,逾百個佛教遺址。逾百人的研究團隊,最多元的考察視角,包括考古學家、博物.....
佛教海線絲路研究 中文場講座線上共讀
背景及意義,由四位策展人,總策展人館長如常法師特別邀請佛學權威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分校終身榮譽教授蘭卡斯特教授、香港城市大學邵志飛教授,還有來自瑞士的莎拉肯德丁教授,跨界合作共同策畫,以嶄新的科技重現了海上絲路,及佛教水陸傳播的歷史文化進程。 此次透過兩年的努力特別將《佛教海線絲綢之路》的研究編輯成冊,今天講座邀請了總策展人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與現任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黃心雅,這一次他更為《佛教海線絲綢之路》這本書作審定。 講座中首先透過人間衛視所製作的影片呈現了整個海線絲路展覽的特色。接著,如常法師說明蘭卡斯特教授出書的因緣,因為有這文本才有展覽呈現,「如何轉化」文本為展覽的敘事,也.....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書分享 蘭卡斯特教授親述研究里程碑
題,意識到海上佛教的傳統確實存在過,然而資料極少,因而引發研究動機;帶領團隊描繪精準地圖,實地考古研究,並整合各領域的研究文獻與成果。 關於海上與陸上絲綢之路的連結,蘭卡斯特解釋道,佛教確實在陸上以及海上絲路透過商隊傳播,但過去海路的傳播較少人重視。陸路曾是重要的貿易方式,沒落後由海路取而代之。隨著貿易形式改變,佛教的傳播方式也有所改變。在佛教弘傳上,海上絲路與陸上絲路同等重要。 此外,海線商人在佛教傳播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蘭卡斯特說明,無論海陸,佛教傳播都不只單一路線。海上貿易航線交織,商旅離家到500至1000哩以外經商,須等季風轉向,船隻才能回到起點,整個旅程要花一整年。商人在兩地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