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佛弟子,共2筆結果:
人間佛教與中華文化論壇 西安西北大學召開
,共365冊,3千多萬字,堪稱人間佛教的智慧寶藏。 此次會議邀請台灣佛光山宗務委員、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覺培法師,他談到佛教與當今社會融合的問題時認為:「佛教也曾隨著不同時代的變遷,因諸多的人為因素,使佛弟子對於佛陀的教法及佛所制定的戒律,產生許多分歧與異說,形成各種教派與思想主張,彼此不能團結而造成佛教發展的困難。也因此,星雲大師在他90歲的高齡,一氣呵成寫下了14萬字的《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一書。星雲大師提出『回歸』,意在針對『偏離』。他要告訴世人,佛教不應該僅僅是香火經懺的佛教,不應該是商業買賣的佛教,當然也不是山林消極的佛教,更不應該是怪力亂神的佛教。星雲大師以他一生對佛教教法的深刻理.....
/news-event/news/TSNews-000364/
《華嚴經》圓融思想的實踐 善用其心
授擔任與談人。兩位與談人運用經文、圖表以及影片,讓大眾從不同面向來認識《華嚴經》的圓融無礙。 邱高興教授說明《華嚴經》全稱為:《大方廣佛華嚴經》,是華嚴宗的宗經。佛門有「不讀華嚴,不知佛富貴」的說法。佛弟子的〈三皈依文〉,就出自《華嚴經》。漢譯本有北天竺佛馱跋陀羅(覺賢)譯的六十卷三十四品,稱為舊譯或《六十華嚴》、于闐實叉難陀(喜學)譯的八十卷三十九品,稱為新譯或《八十華嚴》、唐般若譯的《四十華嚴》,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簡稱《普賢行願品》,是《華嚴經 入法界品》的異譯。佛陀宣說此經的地點有「七處八會」或「七處九會」的不同說法。內容在宣說菩薩的修行過程,可以從「次第.....
/news-event/news/TSNews-000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