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首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於宜興大覺寺舉行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麻天祥、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鄭筱雲、華梵大學熊琬、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杜保瑞,及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文系陳劍鍠等,就著「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思想特徵」、「星雲人間佛教模式之歷史性成就」、「佛光山人間佛教理論與慈善模式探析」、「佛光山佛教實踐的理論價值」、「對星雲大師談觀世音菩薩的反思」、「星雲人間佛教的家庭倫理思想探析」等主題進行研討。 未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將會持續舉行,期能讓各界對星雲大師提倡的人間佛教有更深入的認識。 由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主辦,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協辦,首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3月30日上午於宜興.....
人間佛教觀音信仰論壇 開放報名
第三場論壇報名連結 人間社記者 丹齡 報導 人間佛教觀音信仰論壇 開放報名 「觀音,半個亞洲的信仰」。2022年起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佛館、叢林學院共同舉辦「觀音信仰」論壇,三月份起從「經典、歷史、藝術」的視角,帶您走入人間佛教的觀音信仰。 3月12日推出首場「有法可依:觀音信仰的經典與法門」禮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西北大學玄奘研究所李利安教授主講,並邀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暢談觀音菩薩信仰的經典依據與修持法門。 7月9日推出第二場次「有史可證:觀音信仰的傳承與發展」,禮請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教授李世偉主講,邀請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發布座談會 人間佛教傳燈萬方
5月10日隆重出版,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大覺堂舉行新書發布會。為深化社會大眾對這套書的認識,更於佛光山雲來集舉辦一系列的學術論壇,邀請多位專家學者與會,共同研討《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出版的時代意義與歷史定位,並針對「佛光宗學」的傳承使命與未來走向展開相關討論,讓佛教人間化、現代化與國際化持續推進,法燈無盡,薪火相傳。 ───*───*─── 暨10日晚間座談會基調講演之後,隔日(11日)接著舉行四場論壇和一場綜合座談暨閉幕式,四場論壇分成論壇A、論壇B同時進行。分論壇1A場次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主持,發表人有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人文學院院長呂凱文、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李玉.....
開創研究新契機 「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明、清代水陸畫展暨學術研討會」登場
同台交流研究心得,希望能提昇宗教儀軌與藝術研究成果。 開幕儀式在傳燈樓舉行,學者專家和聽眾坐滿會場。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名譽教授林保堯表示,近20年水陸法會在台日漸盛行,從南朝發展的法會儀軌和藝術圖像,其歷史意義、在台演變,值得深入研究,感謝佛光山提供研究平台,尤其這次邀請到研究漢傳佛教的韓、日、美學者與會,兼具道場儀軌、藝術展示和國際視野,一定可以為學術研究帶來新契機。 「這場會議的議題,不僅有學術、藝術價值,更具現實政治意義。」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田青感性指出,西方國家正因巴黎恐怖攻擊事件,出動軍機轟炸反擊,勢必傷及許多無辜百姓;相較之下,眾人此時此刻齊聚佛光山共同研討以度化眾生為目.....
徒眾論文發表會 現代譯場集體創作
度,探討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弘傳。發表會禮請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萬金川、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陳一標、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惠雯,及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教授李芝瑩,進行評論與指導。4位教授勉勵發表人,應從「歷史宏觀」的角度去切入探討,並以客觀角度整合與歸納論點,藉由寫論文讓自己信仰更加堅固,與大眾分享自己在法上的感動。 閉幕典禮中,佛光山傳燈會執行長妙文法師鼓勵大家從寫論文中獲得歡喜,得到體悟,在學習上不斷自我超越,未來能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叮嚀,應從客觀角度提升研究品質,讓論文論題聚焦、深入探討,並勉勵大家在研究上多與專家學者切磋學習。王惠雯教授表示,今日的發表會展現佛光山.....
有法可依 首場觀音信仰論壇登場
所,所入既滅,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心保和尚說明,一般人若聽了不中意的話,因為「我」產生了意識分別,心才會起波瀾;如果能夠「能所兩忘」,聽了就不再掛礙,不起心動念,那才是真正的大修行。 三大體系 五個歷史階段 觀音信仰在亞洲非常普遍,又稱為「半個亞洲的信仰」。對於觀音信仰發展的過程,李利安表示,中國信仰有漢傳、藏傳與民間信仰三個體系,其中漢傳屬於大乘顯教,藏傳屬大乘密教,而民間觀音信仰由於突破經典的範疇,所以形成各種多元的信仰型態,其特徵包括「四非」:如非正統、非官方、非菁英、非僧團;還有「四無」:無理論、無超越、無組織、無文化界限等等,所以也呈現了一定的異端性。 另外,李利安也扼要地說明了中.....
「當彌勒遇到彌陀」 淨土論壇啟發淨土信仰真義
圖說:四川西華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王雪梅教授(左起)、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主講「當彌勒遇到彌陀」淨土論壇,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覺培法師主持。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彌勒淨土的殊勝莊嚴 需要眾人成就 人間社記者 周子嘉 高雄大樹報導 「當彌勒遇到彌陀」 淨土論壇啟發淨土信仰真義 極樂世界是「入學」門檻 非菩提心不可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佛光山叢林學院承辦的淨土思想論壇「當彌勒遇到彌陀」,4.....
開創佛學數位革新 《佛光大辭典》英文數位測試版正式發布
社群的橋樑,藉由精確的翻譯促進跨文化理解和對話的功能。期盼透過數位測試版收集反饋,改進和提升品質,並誠邀全球學者和技術專家加入。 蘭卡斯特教授以「《佛光大辭典》英譯版介紹」為主題,簡述《佛光大辭典》的歷史及英譯版的必要性,強調《佛光大辭典》將古老經文變得通俗易懂,為當代所用,這是編纂該辭典及翻譯的最高指導原則。他表示,「英語是國際交流主要語言,其普及性彰顯《佛光大辭典》翻譯成英語的必要性。《佛光大辭典》英譯使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提高辭典的可用性和價值。」 發表會以論壇形式進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佛教研究傑出教授巴斯威爾和東京大學文學部終身榮譽教授查爾斯·穆勒分別就「佛學辭典和百科全書的角色」.....
漢文大藏經國際會議 學者肯定佛光山的努力
Fremery教授及有在法師則直接以佛光山「藏經數位化工程」為例,介紹藏經數位化的概念,可以提高電腦對圖像的辨識率,以減輕人工打字輸入與配對的工作負擔。 漢文大藏經是漢傳佛教的珍貴文獻,不僅有宗教、歷史的價值,在語言、人文、考古、藝術等各領域的意義也值得深入探討,而當前全球正熱議的課題,則是如何善用科技,來幫助佛教雕版藏經的保存與研究分析。 會議中,東、西方學者皆投入開發佛教藏經的相關研究工具,視佛教藏經為文獻學上的重要遺產,從中累積並分析出有效資料,再延伸到多元平台來展現。值得一提的是,佛光山所出版的佛光大辭典、佛光大藏經等,多次被發表者提及,甚至作為範例;眾多學者對於佛光山的努力予以肯定.....
佛教藏經國際學術研討會 佛光山舉行
佛教研究中心自2013年成立以來,創辦人星雲大師即期許以建構「世界佛學研究重鎮」為目標,為佛教研究提供一個多元性的學術平台。緣此,佛教研究中心連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將於8月9至11日,以佛教經典及其歷史和義理的開展為主要研究議題,於佛光山召開「佛教藏經」國際學術研討會,探討佛教各傳統藏經之現況與發展。 研討會邀請海內外知名藏經研究專家,有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佛學教授蘭卡斯特教授、亞利桑那大學教授吳疆、美國西來大學教授龍達瑞、韓國大真大學柳富鉉教授、德國海德堡人文與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蔡穗玲、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萬金川教授等16位學者,從巴利藏、藏文大藏經(甘珠爾)、開寶藏、高麗大藏經初再雕本、趙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