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臺灣佛教論壇佛光大學召開 探討臺灣佛教跨域移動
談到,第一屆臺灣佛教論壇是2022年在慈濟大學舉辦的線上會議,與會學者就「佛教跨國發展」的主題進行討論並引發許多回響。本次以臺灣佛教的移入和移出為主題,討論台灣佛教超越種族、文化與國界的特性,也希望未來可以繼續更多討論。 臺灣位處東亞區域的交通樞紐,自有歷史記載以來,一直不停接受各種外來文化與宗教的影響,形成台灣多采多姿又獨特的社會面貌。 本次論壇研討的範圍廣袤,從跨國移動的角度,觀看從清代佛教傳入臺灣的歷史,到近年來緬甸禪修團體在台的發展,乃至近代台灣佛教向世界傳播的弘法策略與挑戰,展現了臺灣佛教活動領域之大、影響層面之廣,不僅不受限在東亞一隅,也不局限於宗教心靈的層面,如佛光山在歐洲、美.....
隨順根機《法華經》善巧方便接引有道
生「離苦得樂」的歡喜心,即是「法喜」,第三,透過善巧方便,令眾生得一切種智。 慧屏法師則從佛法的學習和實踐上,提出對善巧方便的理解,他表示,看見並給予眾生當下所需要的,然後引導他獲得更美好、圓滿的一個未來,就是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慈悲跟智慧的融合,慧屏法師引述星雲大師的觀點說:我們在做任何事情,如果遇到困難,要不然就是慈悲不夠,要不然就是智慧不夠。所以,他認為善巧方便其實就是解答。能夠力行善巧方便,實際上就是跟諸佛菩薩的願心相應,就是在實踐了。 對於《法華經》中的善巧方便,如何運用在修行跟弘法上,慧屏法師提出了三個重點,要能夠「親近善知識」,然後「四攝法的落實」,以及「非佛不作」。他表示,佛能.....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座談 北大舉行
覺,離世覓菩提,恰似求兔角」。佛法在今天,應該面對世間,面對當今時代。 隨後與會專家學者分別從星雲大師詮釋、開創與改革傳統佛教,結合理論和實踐發揚人間佛教的卓越貢獻,及大師在全球佛教界的定位、對當代和未來佛學研究的影響等議題,展開廣泛而深入研討。學者細數大師具體踐行的成就,致力將人間菩薩道推展至全球的非凡功績,與《星雲大師全集》記述的般若文字輝映,大師是當代人間佛教「知行合一」的領航者。 妙凡法師總結,星雲大師一生中說給別人聽、寫給別人看,正是他一直在做的。可以說,大師的一生是宗教實踐的一生,是文字創作的一生,也是契理與契機的一生。 圖說:傳統佛教思想的當代詮釋——簡體版《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
轉念改善生命──學者與行者共論八識的無我觀
中法師主持,佛光山大陸地區都監妙士法師及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陳一標教授,進行一小時精彩的雲端對談,帶領全球五大洲觀眾遊心法海,分別從學者的義理與行者的經驗,領略八識的功能、分工,以及如何透過轉念為自己創造未來更好的資糧。 從事唯識研究及教學的陳一標教授,以簡明的語言介紹八識的不同功能:玄奘大師的《八識規矩頌》,以12個偈頌共48句,將八識分成4類──前五識、第六意識、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而大師的《八識講話》,進一步以淺白而且富禪機的方式,藉由禪門典故與生活實例,讓艱深的唯識理論,頓時變得親切、易懂。教授特別指出,我們的前六識,甚至前七識的現起,其影響力熏習在阿賴耶識中的種子,當一些因緣條件具.....
自覺式管理文化課程開學 打造管理學的最高管理心法
工具有主動性與自覺性,發揮人人最大的潛能。他以星雲大師的法語「自覺自學的經驗,成就了我的行事」,勉勵大家在課程中皆能有所啟發與獲益。 王紹穎博士指出,全球疫情打亂了生活和工作秩序,人人皆面臨無法預測的未來和職場的不安,學習自覺管理能有效打造團隊績效,並以智慧面對危機處理,她期許學員把握此次學習因緣,以自覺式管理達到最優化的績效。 「每次課程,都是一期一會的難得機遇。」陳劍鍠教授勉勵學員在每一期的學習中,都能修行辦道、剋期取證,獲得自覺式管理的妙法,探得管理的箇中三昧,即使面對企業管理的高壓或衝突,也能表現傑出的心理素質、擁有強大的心法力量,融合高超的情商與智商,修練自身的心力與心智。 「什麼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