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第九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閉幕 學術研究向前有路光明在望
華文化。夏德美表示,人間佛教獎學金平台不遺餘力地培養青年學者,正是人間佛教理念真正的落實,發願未來將繼續助力人間佛教獎學金項目。 妙憫法師指出,歷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的舉辦,正是佛光山「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宗旨的體現。來自不同領域的青年學者,通過人間佛教獎學金的因緣,穿越時空與大師相會,並開展各類研究,這是星雲大師願力的實現,希望青年學者們能在祖庭大覺寺切實感受到人間佛教理念的實踐。 「文字是學者的生命」,妙凡法師最後提醒青年學者,認真對待自己的論文,人間佛教不僅是學術,更是一種生命智慧,相信人間佛教未來能為大家的學習、工作與生活,帶來希望與光亮,並祝福每一個人「向前有路,光明.....
第二期佛教口譯工作坊 發心傳遞佛法智慧
的課程。 精通佛教口譯的台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吳茵茵助理教授,指導「中進英口譯策略」及「B語言自我提升」,融合自身豐富的口譯及教學經驗,講述英譯時需把握的策略和要領。 第二期佛教口譯工作坊 發心傳遞佛法智慧 為培育佛教口譯員,促進國際弘法,5月17至19日,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佛光大學佛教學院及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於佛光大學雲水軒主辦「2024第二期佛教口譯工作坊」,32位來自美國、澳洲、馬來西亞、印尼、越南、荷蘭、阿根廷、香港及台灣等地的學員相聚佛光大學雲水軒,共同研習佛教口譯技巧,發心以佛教口譯來傳遞佛法的慈悲與智慧。 延續上一期的口譯入門課程,此次工作坊學員均具有佛教口譯經歷.....
第二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討會 兩岸激盪智慧火花
為中心,二是以社會為主軸,三是以世界為發展,四以圓滿為目的。佛光山宗委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妙凡法師對學者的研究貢獻表達感謝,他提到星雲大師的中心思想就是:佛教,為了佛教,非佛不做。 賴永海教授主講「佛法智慧與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從佛法制度來談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賴永海闡述,在星雲大師的演講中,常說佛法即道法,並不是拜佛就能得到佛的幫助,而是學佛、掌握佛法智慧,才有非一般的思維方法來幫助解決困難。他曾問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大師說:「是用佛法開啟智慧,擁有超越的人生、智慧的人生。」 此次研討會論文數量豐富,主題演講有賴永海及星雲大師兩場,還有來自中國、台灣、以色列及越南的學者,.....
文心雕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
到著作的初衷是向星雲大師學習,並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後,深化對大師的學習。星雲大師的著作中,杜教授推崇《往事百語》為現代版的禪宗公案,而《佛光菜根譚》則直接教導怎麼在念頭上做工夫。杜教授總結星雲大師落實佛法的具體操作有兩大主軸,一是「不執著」,再者是「真心對人好」。而《往事百語》所敘述的各種具體事例,就是星雲大師的「工夫心法」。 杜教授說明星雲大師以生動、自然的語言,呈現八正道、四禪八定、六度等心法的操作。以六度為例,布施:「普門大開,藏經流通,服務結緣,淨化自心」;持戒:「收攝六根,反聞自性,由定生慧,開發權智」;忍辱:「放下身心,弘法利生,泯滅人我,入無生忍」;精進:「歷緣對境,皆成道場;六.....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圓桌論壇 探討佛教與人工智能
的三大應用方向:透過數位平台與應用程式(App)提供指導、語言翻譯上的應用,以及具備教育功能的聊天機器人。此外,妙光法師還介紹《佛光大辭典》的發展,並推介即將推出的佛光AI英語數位平台,這將進一步促進佛法的全球傳播,為佛教徒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 AI被視為當今社會的新常態(the new normal),而佛教在積極探索與運用科技及機械的同時,是否應該審慎思考AI的潛在影響?它會否取代僧團的角色?如何尋求佛教與科技的共贏,讓AI成為弘法的助力?這些議題引發熱烈的討論,其中「機器有朝一日能否像人類一樣擁有情感和意識?」引人深思。 機械學專家南亞卡拉教授斷然否定AI能具備識覺(Consciousn.....
東亞學者齊聚 學術交流談佛教開展
圖說:綜合討論由武藏野大學教授田中賢信做主題場次評論,右為本專題研究計畫總主持人木村清孝教授。 人間社記者心均攝 人間社記者 知清 日本山梨報導 東亞學者齊聚 學術交流談佛教開展 「生活佛法化,佛化生活化」、「將佛法帶入人間」不只是口號,在高知識份子的世界裡,也是一條重要的生活準則。由鶴見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暨台灣佛光大學佛教研究院主辦、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及本栖寺協辦的「東亞佛教的形成與展開學術研討會」,7月4日至5日分別於鶴見大學及日本佛光山本栖寺展開。 研討會中,來自東亞、美國等國家地區,致力於佛教研究的學者蒞臨赴會。他們皆為大學相關學系教授,不只平日著力論文筆耕,更可稱為人.....
第四屆人間佛教座談會開幕 海內外學者聚首交流
的觀念,也就是八正道中的正見,唯有正確的理念才能成為正確的基礎,因此學術的建構至為重要。心保和尚說,星雲大師一生提倡人間佛教,將人間佛教視作普世的價值,真理就在每個人的心裡,如同陽光和水,生活裡處處和佛法相應,從研究和探討中更不難發現這道理,盼藉由研討會,讓更多人了解佛法。 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教授程恭讓表示,星雲大師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的實踐,在當今佛教發展具有特殊重大意義,透過座談會分享和交流經驗,以及深化研究當代世界佛教的理論,特別在這人類思想生活尚不安寧的時代,佛教的作用,以及如何和現代文明接軌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盼此次座談會是個祥和、有創意的會議。 首度參加的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李慶.....
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講座 探討慈悲與包容面向社會的力量
如投票、與他人對話或提升社會意識等,從個人的力量出發,逐漸累積成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最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宗教系互贈紀念品,以表達彼此的感謝與參與。研究院特別贈送星雲大師著《佛法真義》英文版套書、《星雲說喻》英文版,以及蘭卡斯特教授的新著《邂逅佛教》等人間佛教的英文書籍予宗教系,並致贈星雲大師的春聯與《心經》墨寶卷軸予Marcus Bingenheimer教授與Douglas Duckworth教授。講座在交流中圓滿結束,為與會者留下了對此課題的反思空間。 主要的參與對象為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宗教系的師生,研究生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斯里蘭卡等地。 妙光法師與知悅法師在.....
趙氏廷箴懷芳佛學講座系列英文論壇 談佛教待人與待己的慈悲
過道德修養與自律來培養。亦分享一所舊金山高中,通過禪修課程轉變校園文化的成功經驗,表示慈悲的實踐可以為學校及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論壇最後,佛光山贈送人間佛教英文書籍給校方,有今年新出版的星雲大師著《佛法真義》英文版套書、《星雲說喻》英文版、蘭卡斯特教授新著《邂逅佛教》等。亦贈送星雲大師墨寶卷軸給麻省理工學院院長以及各位校方代表,以示感謝。 此次論壇意義深遠,為現代社會慈悲的實踐提供寶貴見解和經驗分享,主辦方期望未來能繼續推動更多此類活動,促進慈悲理念的廣泛傳播。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代表贈送星雲大師墨寶「雲水禪心,祥和歡喜」給麻省理工學院院長Melissa Nobles。 英文論.....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解決之道。最後,李四龍教授援引了美國皮尤調查等數據,指出佛教信仰人口增加的趨勢不見樂觀。他建議,學者們應當通過解經學的研究,探討漢傳佛教如何在印度佛教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詮釋,並由此回歸佛典,思考如何使佛法成為人類面對問題的智慧源泉。 妙凡法師首先揭顯佛教的開放與包容。他指出,在佛教中人人皆可解釋佛經,例如法師為了宣揚教義而闡釋佛經,學者們為了探究真理而詮釋佛典,這都體現了佛教的開放與平等精神,尤其基於緣起性空的特質,這對解經學的發展至關重要。妙凡法師回憶起當年星雲大師因腦溢血住院,致使團隊難以請示《星雲大師全集》的編纂問題。當時法師在強調「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