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達拉斯講堂人間佛教論壇 「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執著,才能達到真正的自在。趙元修最後引用《慈經》的句子,勉勵大眾保持平和心態,並祝願大家遠離煩惱、平安吉祥。 整場論壇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與會者不僅對佛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還帶著滿滿的祝福和善念,圓滿這場如沐春風及充滿智慧的對話。 在享受茶點、互換心得時,妙光法師及知悅、知桐法師與青年們另外進行一場座談。短短一小時,青年們的問題高達30多題,法師們最後決定抽籤回答。青年們把握難得稀有的機會,認真聆聽。結束時,大家都面帶微笑,沉浸滿滿的法喜之中。 全體合影 約100位信衆出席論壇 2024年9月29日,佛光山中美文化講壇在達拉斯講堂開辦一場主題為「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人間佛教論壇.....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 弘揚佛教十大貢獻照耀人間
聲唱頌〈星雲詩〉、〈佛光山之歌〉等,音韻曲曲動人、真情流露,道盡了對大師無限的思念。 心保和尚並作《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專題講演,勉大眾於生活中體現「人間佛教」,在與人的應對及互動中學習修行,才能圓滿一生。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發布並於10、11日舉行新書座談會,邀集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李玉珍、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長李四龍、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等多名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人間佛教的精神及智慧。此套書歡迎個人或單位具名索閱,理解人間佛教的精髓。 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一生致力於弘揚佛法,以無盡的悲願和智慧,推動佛陀本懷的人間佛教,為.....
開創佛學數位革新 《佛光大辭典》英文數位測試版正式發布
卡斯特教授談及英文版翻譯緣起及過程,共15個國家、近200名中外學者、教界代表、英譯計劃成員等線上出席。 查爾斯·穆勒教授表示,《佛光大辭典》英譯版很特別,內容可引用、可證實,也經過專家審定,使它相當圓滿。 蘭卡斯特教授介紹《佛光大辭典》英譯版,說明《佛光大辭典》將古老經文變得通俗易懂,能為當代所用,是編纂該辭典乃至翻譯成英文版的最高指導原則。.....
佛教藏經國際學術研討會 佛光山舉行
成了中國佛教史及中國文化史上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壯麗景觀。 圖說:契丹藏《華嚴經》卷47。 圖/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提供 佛教藏經學術研討會學者 藏經樓取經 星雲大師感謝學者 「佛教藏經國際學術研討會」圓滿 「佛教藏經」對人類而言,是世界重要的文化寶藏;在佛教史上,是自古至今持續典籍編譯的一項佛教文化志業;從學術角度來說,「文以載道」藏經相關議題研究,不僅在東亞各國,乃至歐美漢學領域,皆受到國際學界高度關注。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自2013年成立以來,創辦人星雲大師即期許以建構「世界佛學研究重鎮」為目標,為佛教研究提供一個多元性的學術平台。緣此,佛教研究中心連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將於8月9至1.....
《佛光大辭典》英譯培訓 前進舊金山
參加培訓的 Rosaline Lau在心得分享時談到,十分感謝這次因緣,不但感受到學者在佛典翻譯上的嚴謹,也了解英譯《佛光大辭典》一絲不苟的工作流程,更通過交流提升自己的佛學素養。 最後一天下午工作坊圓滿,三寶寺妙忠法師勉勵義工要發恆常心,共同圓滿這項有歷史性的英譯計劃,並希望大家在過程中也能深入佛法,在佛學上更有進一步的學習。妙忠法師表示,翻譯不離修行,不但要理解每個名相背後的因緣,更要懂得與人處事的美德,團隊溝通的技巧,才能真正達到培訓的目的。 圖說:蘭卡斯特教授特別強調星雲大師對《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的目的與期許,表示此計畫不但有學術價值,更能讓佛教在英語界普及化,讓人人都能理解佛教的義.....
「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 宜興大覺寺登場
漢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蕭紅、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慈惠法師、大覺寺都監妙士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程恭讓、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吳光正。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 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圓滿閉幕 9月13日開幕式時,總召集人、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吳光正談及,此次研討會緣起大陸學者正在編撰《中國宗教文學史》,前期的研究成果已有一些基礎,但隨著理論的深入,發現研究物件及界定上存在一些爭論,特別是涉及到元明清方面存有疑問,希望此次研討會可以提供理論基礎。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慈惠法師感謝大家辛苦為大師作品做探討,他分享星雲大師從小熱愛文學,作品已逾2千萬字,大師寫作不受環境、時.....
隨順根機《法華經》善巧方便接引有道
著後,使眾生「離苦得樂」的歡喜心,即是「法喜」,第三,透過善巧方便,令眾生得一切種智。 慧屏法師則從佛法的學習和實踐上,提出對善巧方便的理解,他表示,看見並給予眾生當下所需要的,然後引導他獲得更美好、圓滿的一個未來,就是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慈悲跟智慧的融合,慧屏法師引述星雲大師的觀點說:我們在做任何事情,如果遇到困難,要不然就是慈悲不夠,要不然就是智慧不夠。所以,他認為善巧方便其實就是解答。能夠力行善巧方便,實際上就是跟諸佛菩薩的願心相應,就是在實踐了。 對於《法華經》中的善巧方便,如何運用在修行跟弘法上,慧屏法師提出了三個重點,要能夠「親近善知識」,然後「四攝法的落實」,以及「非佛不作」。他.....
《華嚴經》圓融思想的實踐 善用其心
的重要內容。 邱教授指出,佛法以「圓」來說明宇宙人生,理要圓,事要圓,理事皆圓,事事皆圓,這也就是《華嚴經》所倡明的四法界。星雲大師對《華嚴經》圓融思想闡釋有:「理事無礙就是人間佛教」、「圓融無礙就是圓滿人生」、「為人處事的準則,要做到處事圓融」。又引用《迷悟之間・養量》:「經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能把虛空宇宙都包容在心中,那麼你的心量自然就能如同虛空一樣的廣大。」顯現星雲大師為人處世的圓融智慧。 如常法師以〈華嚴經變相圖〉來解說「七處九會」的場景。用影片讓大家理解星雲大師的圓融思想,大師與各宗各派高僧來往,甚至與別的宗教領袖時相往來,互相推許,無所罣礙。又例舉澳洲移民部部長菲力浦羅達.....
【論壇報導】從經論到現實 領略《心經》的般若堂奧
的表單,點明《心經》在般若系統中的特色,指出《心經》的「心」,就是「般若波羅蜜多」整個核心的心要,所以修行需要學習「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而且必須能「照見五蘊皆空」,最後才能夠「度一切苦厄」,達到真正圓滿究竟解脫。 此外,郭朝順教授說明《般若經》與《心經》的關係,以及《心經》的流傳、主題、核心思想、觀修方法「名假、受假、法假」及功德勸行。分析《心經》的核心思想:「無受三昧」、「性空假名」、「空有不二」。落實到生活中,就是提醒我們不要把日常經驗到的事物當成一成不變,而自困於框架之中。我們應該順應不同的因緣,重新去審慎、調整自己,從而擺脫掛礙、發揮慈悲,真正地利益其他人。 慧知法師則分享,《心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