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淨土藍圖《維摩經》國際研討會 讓漢傳佛教走出去
譯本的新發現,也分別從文學、藝術、哲學、宗教、文獻等多元研究角度展開交流。1999年在西藏布達拉宮發現《維摩經》梵文本,讓《維摩經》原典重見天日的日本學者高橋尚夫,也受邀在會中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讓來自台灣、日本、韓國、大陸,甚至是德國的與會學者格外期待。 「《維摩經》是人間淨土的藍圖,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理念,和人間佛教不謀而合。」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在開幕時表示,經典中的「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和「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等典故,和星雲大師所倡導的「三好」、「四給」、「五和」理念,以及「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乘佛教精神,可以密切呼應。 心保和尚指出,佛教東傳2千年,對中國.....
程恭讓細說星雲大師貢獻 善巧方便弘傳人間佛教
題,發表其對大師從無到有,把佛教發揚到全球五大洲,推動人間佛教的具體實踐研究。 人間社記者陳昱臻攝 人間社記者 陳德啟 大樹報導 程恭讓認為大師「真心誠意、卓有建樹地積極推動兩岸和平」,同時也「為現代台灣佛教的發展,探索到根本的出路和正確的方向」。面對台灣佛化與神化之間的問題,大師除了建立正信佛教外,更包容民間信仰,指引出佛教的康莊大道。大師成功的現代化經驗與全球遍布弘法據點,可作為大陸經驗,「為大陸佛教的改革和發展,提供重大的啟示與參照」。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西來大學執行董事依空法師以蘇東坡偈語說明,在佛光山卻不知道大師為弘法做這麼多。程恭讓.....
國際佛教學術會議 專題討論當代人間佛教
題討論,由美國西來大學宗教研究系主任Jane Naomi Iwamura教授主持,佛光山寺副住持慧峰法師、人間佛教研究院國際中心執行長妙光法師、波士頓三佛中心監寺覺謙法師、國際佛光會主任郭守仁,分別以台灣僧團教育、佛光山與人間佛教、多倫多人間佛教本土化的發展、美國西來寺的社會功能四大面向,介紹「人間佛教」在世界各地的蓬勃發展。 妙光法師綜合地介紹佛光山後,指出當代弘法,除了透過社會參與、慈善、文化交流與價值融和等不同渠道弘揚佛教外,更應推動佛教本土化。對於文化適應與進一步交流,妙光法師也提出了努力方向,例如:把本土社會視如己家、尊重每個人的自由意志、舉行開放及正面的對談等。而佛光山為了迎向未來.....
人間佛教座談會 學者雲集 開展研究新視野
國中央僧伽大學本覺法師連結史蒂芬‧霍金《偉大設計》和《華嚴經‧世界成就品》的宇宙觀,提出〈眾生行業打造的世界成就〉論文。韓國東國大學中文系教授朴永煥從惠能大師「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理念出發,指出台灣的人間佛教具有「儒佛結合」特徵。 日本駒澤大學佛教學部教授大澤邦由,探討日本檀家制度、喪葬佛教結合的現象,發現檀家對佛教義理無意了解,為此表達憂心。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高橋晃一,將唯識學和菩薩道的關係做了梳理。北海道武蔵女子短期大學教授鈴木健太分享對小品般若的研究,體認到和不同信仰、修習不同法門者的和諧互動,包容是關鍵。 人間社記者 蕭惠珠 高雄報導 人間佛教座談會 學者雲集 開.....
「人間佛教的生命書寫與家國關懷」 圓桌論壇登場
舉行,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主持,邀請佛光山港澳地區總住持及國際佛光會香港協會秘書長永富法師、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梁元生教授,以及國際佛光會香港協會會長鄺美雲為嘉賓。來自中國、台灣、韓國、泰國、澳洲、澳門及香港18位專家學者及宗教人士,就相關論題展開對話交流。 首日論壇從「就『生命書寫』和『家國關懷』的兩個角度,探討過去高僧大德自傳內的思想學說,從而獲得啓發。」。陳劍鍠教授感謝梁元生院長大力支持人間佛教研究中心的教務工作,以及永富法師和鄺美雲會長的護持,令中心的運作得以順暢。陳教授指出,《貧僧有話要說》是人間佛教生命體驗的最佳例證,印行數百萬冊,影響深遠。星雲大師以筆名.....
首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於宜興大覺寺舉行
的檢視。 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中,邀請兩岸知名佛教學者,有四川大學宗教研究所鄧子美、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陳永革、武漢大學哲學學院麻天祥、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鄭筱雲、華梵大學熊琬、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杜保瑞,及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文系陳劍鍠等,就著「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思想特徵」、「星雲人間佛教模式之歷史性成就」、「佛光山人間佛教理論與慈善模式探析」、「佛光山佛教實踐的理論價值」、「對星雲大師談觀世音菩薩的反思」、「星雲人間佛教的家庭倫理思想探析」等主題進行研討。 未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將會持續舉行,期能讓各界對星雲大師提倡的人間佛教有更深入的認識。 由.....
人間佛教觀音信仰論壇 開放報名
所李利安教授主講,並邀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暢談觀音菩薩信仰的經典依據與修持法門。 7月9日推出第二場次「有史可證:觀音信仰的傳承與發展」,禮請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教授李世偉主講,邀請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主持,從觀音信仰的歷史傳承談起,敘說觀音信仰的流變。 10月8日推出第三場次「有形可感:觀音信仰的形象與神韻」,禮請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成功大學副校長陳玉女教授主講,邀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主持,透過觀音菩薩莊嚴的形象與神韻,引領大眾感受觀音菩薩慈悲的力量。 歡迎大家踴躍報名,與善知識一起深入法海。 人間佛教思想專題 觀.....
開創研究新契機 「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明、清代水陸畫展暨學術研討會」登場
會」,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人間佛教研究院和南華大學聯合舉辦學術研討會,邀請兩岸、韓、日、美等地學者同台交流研究心得,希望能提昇宗教儀軌與藝術研究成果。 開幕儀式在傳燈樓舉行,學者專家和聽眾坐滿會場。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名譽教授林保堯表示,近20年水陸法會在台日漸盛行,從南朝發展的法會儀軌和藝術圖像,其歷史意義、在台演變,值得深入研究,感謝佛光山提供研究平台,尤其這次邀請到研究漢傳佛教的韓、日、美學者與會,兼具道場儀軌、藝術展示和國際視野,一定可以為學術研究帶來新契機。 「這場會議的議題,不僅有學術、藝術價值,更具現實政治意義。」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田青感性指出,西方國家正因巴黎恐怖攻擊事件.....
徒眾論文發表會 現代譯場集體創作
雯教授表示,今日的發表會展現佛光山集體創作的精神,精英共聚一堂猶如古代譯場的風華再現,很令人感動佛教的傳承有望。 今年所發表的論文中,獲得A級有6位:慧喜、妙景、知千、知軒、知柔、知尚法師,獎勵為大陸台灣來回機票一張。B級有4位:慧裴、慧覺、有弘、知泉法師,獎勵為日本台灣來回機票一張。C級有3位:知文、知祥、知晴法師,獲得獎學金。 由佛光山傳燈會主辦、佛光山叢林學院承辦以及人間佛教研究院協辦的「佛光山研究─2018年徒眾論文發表會」,9月9日於佛光山東禪樓舉行,現場參與者有叢林學院男女眾學部師生、佛光山徒眾近200人。此次共有47篇論文投稿,10篇獲選進行發表,其中1篇論文以英文撰寫。.....
佛光山科技弘法 大辭典建構數位化翻譯流程
、釋義、經典釋義、經典參考資料等方面,簡述《佛光大辭典》辭條釋義結構及翻譯策略。 「太平洋鄰里協會」(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 PNC)2022年會暨聯合會議,台灣時間9月17日至19日透過ZOOM線上平台召開。應《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最高學術顧問路易斯.蘭卡斯特教授(Lewis R. Lancaster)之邀,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暨《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總召集人妙光法師、國際中心知悅法師18日早上發表翻譯進度及系統開發現況,分享《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自2015年啟動的7年來,如何應用科技,建構並不斷優化翻譯的流程及作業系統,帶給全球參與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