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論壇 — 菩薩情懷的善巧方便
的經歷,深為大師精進不懈、努力弘法的的精神所感動。其後溫教授又從佛教戒律中國化的角度,對菩薩行者在弘揚佛法過程中所應具有的善巧方便智慧與所應堅持的基本原則作了深入闡述。 王雪梅教授從自己長期從事的彌勒信仰研究出發,指出彌勒菩薩信仰具有人間性、智慧性和善權性三大特徵。這些特徵與現代人間佛教思想核心高度契應。彌勒菩薩在弘法中常作善巧施設,而星雲大師在弘揚人間佛教過程中亦同樣深具善巧方便智慧,由此可以進一步看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與彌勒信仰之間的一致性。 程恭讓教授在發言中指出:大乘佛教的本質在於對菩薩行的高度重視,而菩薩行的基本結構就是般若與善巧方便不一不二、不即不離、平等並舉、相輔相成。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座談會 學者雲集 開展研究新視野
教結合的現象,發現檀家對佛教義理無意了解,為此表達憂心。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高橋晃一,將唯識學和菩薩道的關係做了梳理。北海道武蔵女子短期大學教授鈴木健太分享對小品般若的研究,體認到和不同信仰、修習不同法門者的和諧互動,包容是關鍵。 人間社記者 蕭惠珠 高雄報導 人間佛教座談會 學者雲集 開展研究新視野 佛光山比丘尼書寫歷史 引發西方學界高度重視 •日韓學者 創新佛教研究視角 第二場座談全程用英語發表。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表示,西方人常把人間佛教的「人間」和人文主義相提並論,其實人間佛教不是形上學,教法更不是空談,是佛陀對人類的關懷,對生命的願景。加大柏克萊分校教授Jack.....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他知識體系、社會學科乃至其他宗教進行融合與對話。他期望學者們能夠深入研讀佛典,把握佛教的核心智慧,使之切合時代脈動,為當前世界的相關問題提供解決之道。最後,李四龍教授援引了美國皮尤調查等數據,指出佛教信仰人口增加的趨勢不見樂觀。他建議,學者們應當通過解經學的研究,探討漢傳佛教如何在印度佛教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詮釋,並由此回歸佛典,思考如何使佛法成為人類面對問題的智慧源泉。 妙凡法師首先揭顯佛教的開放與包容。他指出,在佛教中人人皆可解釋佛經,例如法師為了宣揚教義而闡釋佛經,學者們為了探究真理而詮釋佛典,這都體現了佛教的開放與平等精神,尤其基於緣起性空的特質,這對解經學的發展至關重要。妙凡法師回憶起.....
美國萊斯大學佛學講座 慈悲是內在平靜與人際和諧的基石
脫痛苦,進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慈悲是一種選擇 從己做起 生活無處不是檢視自我內心和體驗佛法智慧的生命成長之旅。妙光法師以自己15歲移民澳洲,因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而在學校遭遇霸凌的經歷為例,分享佛教信仰和恩師星雲大師的智慧如何引領她。面對環境的不友善和內心恐懼,過程中多次想對欺負者惡言相向,然而星雲大師講述的「一半一半的世界」讓她學會忍耐,提醒她要保持平和,乃至用創意的方式克服外界給予的挑戰。經過一次次的堅持,最終獲得同學的接納與尊重。妙光法師表示,慈悲不僅是一種情感或態度,更是個人主動選擇的行為。她很感念自己忠於自己回應困難方式的選擇,另也引喻《法華經》的「火焰化紅蓮」,鼓勵大家在生活中培.....
探討「佛陀本懷」 四川大學舉辦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座談
感謝四川大學段玉明教授主辦此次座談會,邀請學者專探討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涵義。他並指出大師對人間佛教的定義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又說人間佛教就是合理的經濟生活、六和的處事生活、法樂的信仰生活、淨化的感情生活。期待今天有更多的智慧經驗分享。 座談會分上下午3場舉行,四川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十方羅漢寺的住持素全法師首先從禪宗的清規制度與唐詩所呈現的意境說明。他認為出家人要引領眾生向善,所以需有許多方便法門;然而又不能太入世,否則就會太世俗;所謂隨風潛入,江船我獨眠;不靠此岸,不靠彼岸,知道眾生需要什麼,以智慧引導眾生。 關於人間佛教的倡行及其未來發展,段玉明從幾個面向說明佛教的改變.....
「人間佛教的生命書寫與家國關懷」 圓桌論壇登場
目前出現對立的動盪境況及學生輕生事件,認為圓桌論壇適時舉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藉著專家學者的共同探討,尤其參考大師兩本著作的洞見及思維,他說:「相信會是很好的引導和影響。懂得感受和思維非常重要,宗教信仰必須連結生命及生活應用上。」也感謝陳劍鍠教授精心安排此次圓桌論壇。 鄺美雲期待論壇的討論把人間佛教的要義推至極致,令人感受到人間佛教的真善美,實踐大師教導的三好四給,帶給世人同體共生的美好生活。遠道而來參加討論的人間福報社長金蜀卿表示,從媒體的角度參與討論,肯定深入的探討會帶出美好的成果,讓社會民眾面對生活挑戰有可行的方法。論壇討論緊接開幕禮展開,第二天(4月17日)的討論將移師香港佛光道場舉.....
首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於宜興大覺寺舉行
許的;人間佛教不是個人的,而是佛祖的,是大家的,希望大家對於未來的人間要有希望。5)四大皆有,空,才能建設有,不空就沒有,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如茶杯有空間,可以倒水;房子有空間,才能建立講座。6)幸福信仰:佛教是脫苦、救苦的,是追求幸福安樂的宗教。 此外,與會學者並就人間佛教各個面向,請教星雲大師,如「持戒與契約的釐清」、「對大陸人間佛教有何評價和寄託」、「中國基督教未來有可能成為中國第一大宗教,佛教、道教應如何做來面對」等各種問題交流。 隨後由賴永海教授以「星雲大師與現當代人間佛教」進行第二場主題演說。賴教授強調,當代的佛教,不管是佛教界還是學術界,所具有的共識就是:1)人間佛教是現.....
人間佛教觀音信仰論壇 開放報名
第三場論壇報名連結 人間社記者 丹齡 報導 人間佛教觀音信仰論壇 開放報名 「觀音,半個亞洲的信仰」。2022年起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佛館、叢林學院共同舉辦「觀音信仰」論壇,三月份起從「經典、歷史、藝術」的視角,帶您走入人間佛教的觀音信仰。 3月12日推出首場「有法可依:觀音信仰的經典與法門」禮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西北大學玄奘研究所李利安教授主講,並邀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暢談觀音菩薩信仰的經典依據與修持法門。 7月9日推出第二場.....
人間佛教學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院院長郭朝順主持。永本法師結合傳統各家學說與人間佛教的實踐理念,說明「人間佛教的『三好、四給、五和』,就是《法華經》菩薩道的現代實踐。」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一書分前、後兩篇。前篇對古今文獻、信仰與學術加以整合;後篇以本迹二門六段方式介紹諸品。從思想上的整體性,掌握法華經思想研究的脈絡。 永本法師說明人間佛教以「戒定慧」為本體,以「緣起中道」為思想核心,重視行佛的實踐,尊重生命,關懷社會。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彰顯佛教「以人為本」的本質。星雲大師對人間佛的定義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是「入世重於出世;大眾重於個人;度生重於度死;生活重於生死」。人間佛教在生活中要「佛法生活化,生.....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發布座談會 人間佛教傳燈萬方
並為未來人間佛教的拓展與佛教的現代化轉型奠定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本場次座談不僅展現《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作為理論與實踐交會之結晶,更彰顯人間佛教精神的深遠影響,讓思想成為接引未來的明燈,照耀信仰、照亮世界。 ───*───*─── 分論壇2A場次由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李玉珍主持,發表人有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學術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暨中央大學人文藝術中心主任李瑞騰、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教授張文良、蘇州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韓煥忠。 陳劍鍠教授發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的多維度解讀與學術關聯〉,分述理論體系之建構、實踐事業之開展、融合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