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達拉斯講堂人間佛教論壇 「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人類文明的發展不應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人間佛教可以解決此一現代文明的困境。「透過佛法、戒律以及共修,人們可以實現心靈的淨化。」妙光法師說明,皈依佛、法、僧三寶是淨化心靈的根本,而「我是佛」的觀念則是自我淨化的最佳方式,因為這種信念使人不斷向內覺悟,並保持心靈的純淨。 論壇最後階段,三位與談人分享了對「善美」的看法。妙凡法師指出,能促進世界和平與安樂的事物皆屬於善美,而佛性、善行和淨土是最高的善美體現。妙光法師強調,心的寬廣能決定一個人的世界有多大,放下執著,才能達到真正的自在。趙元修最後引用《慈經》的句子,勉勵大眾保持平和心態,並祝願大家遠離煩惱、平安吉祥。 整場論壇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
人間佛教學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典範。而藥王菩薩是空觀實踐;常不輕菩薩是假觀實踐;觀世音菩薩是中觀實踐。從人間佛教角度,星雲大師要大家直下承擔「我是佛」。這是基於佛性的因地,人人皆具清淨、平等、智慧、慈悲之本性,透過行佛的實踐,不斷自我修持,逐漸顯發佛性而解脫,完成佛性的果德,認識自己,並妥善應對世間人事問題。「人成即佛成」,人間佛教的「三好、四給、五和」是《法華經》菩薩道的現代實踐。 主持人郭朝順教授總結三觀:「『空觀』去執離苦;『假觀』入有化他;『中觀』悲智雙運。」又稱許永本法師將學者及宗教行者平衡融合在這本書中,值得大家研讀並深入探討。7月1日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杜.....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 弘揚佛教十大貢獻照耀人間
踐才能讓智慧內化。 楊朝祥表示,星雲大師的智慧是留給世人的瑰寶,勉大眾從佛法生活化中去學禪行佛。林聰明分享「人間佛教」的深化更助於社會和諧相融。高俊雄和陳玉女同聲勉勵大眾閱讀此套書,讓大師的智慧內化為自我的智慧。萬金川勉大眾從書中學習大師的精神和慈悲。 這部歷時2年編纂而成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3冊,由心保和尚、慈惠法師、慈容法師、陳其邁、楊朝祥及諸位護持大德共同揭開絨布彩帶,正式宣告中文紙本、電子書同步出版,並預告英文及日文版也即將問市,要讓全世界的人可以透過此書得到指引,更親近人間佛教,也體現大師的智慧和慈悲。 發布會中並敦聘黃承國為中華傳統宗教總會副總會長,由心保和尚頒發聘書。.....
徒眾論文發表會 現代譯場集體創作
宏觀」的角度去切入探討,並以客觀角度整合與歸納論點,藉由寫論文讓自己信仰更加堅固,與大眾分享自己在法上的感動。 閉幕典禮中,佛光山傳燈會執行長妙文法師鼓勵大家從寫論文中獲得歡喜,得到體悟,在學習上不斷自我超越,未來能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叮嚀,應從客觀角度提升研究品質,讓論文論題聚焦、深入探討,並勉勵大家在研究上多與專家學者切磋學習。王惠雯教授表示,今日的發表會展現佛光山集體創作的精神,精英共聚一堂猶如古代譯場的風華再現,很令人感動佛教的傳承有望。 今年所發表的論文中,獲得A級有6位:慧喜、妙景、知千、知軒、知柔、知尚法師,獎勵為大陸台灣來回機票一張。B級有4位:慧裴、慧.....
佛光西來學校菩提學子座談 以佛法智慧應對現代挑戰
光法師及團隊知悅法師蒞臨指導,於西來文教館禪堂與23位菩提學子面對面交流接心。 妙光法師首先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並談及中西文化的差異,這些體會讓許多在美國成長的華裔青少年深感共鳴。在菩提學子進行簡短的自我介紹後,座談會進入提問環節。妙光法師與知悅法師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實例,引導學子們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理解如何將佛法智慧融入日常生活。 菩提學子Seleste Tapia提問:「每天提升專注力和增長智慧的最佳練習是什麼?」妙光法師以不同的呼吸方式為例,啟發學子思考各種呼吸模式如何反映不同的心境或情緒。隨後,他幽默地問:「大家覺得自己精通呼吸了嗎?」並藉此引導學子們理解禪修靜坐的重要性,鼓勵他們在.....
「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 宜興大覺寺登場
走向社會、從寺院走到家庭、從出家走到在家、從玄談走到服務。 人間佛教是大師一生的志業和信仰,大師自認為是服務人間的行者。他覺得人到世間應該為歡喜幸福快樂而來,不為吵鬧鬥爭而來;因此要依循佛陀慈悲喜捨、自我犧牲、為人服務的人間佛教精神來利益眾生。最後通過講述「哭婆轉為笑婆」的譬喻故事,告訴大家改變觀念對人生的利益。 開放提問時,南開大學張培鋒、武漢大學吳光正、武漢大學高文強、四川大學陳星宇、周口師範學院王彥明、南京大學程恭讓等教授紛紛把握機會,當面向大師請教在不同時期創作的理念和背景,以及作品對人間佛教的影響和發展意義。 「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由武漢大學文學院、武漢大學中國宗教.....
學者與行者共論《六祖壇經》的解脫觀
,到了六祖惠能大師以創造性的解釋及實踐,將「禪」蛻變成解脫的代名詞,成為「明心見性」的手段和方法。由於《壇經》的影響,「禪宗」作為一種精神,在唐朝之後不只給中國佛教注入了全新的力,啟示了我們:只有走出自我的束縛了,才能面對一個無限的、光明的、有意義和價值的世界。 心保和尚則以行者的角度分享《壇經》裡中提及的修行方法。保和尚點出,「苦」也就是現代所講的「生活壓力」,修行就是要找到方法令苦消滅,甚至不再生起。而惠能大師在《壇經》中提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都點到的「本來面目」,就是一種修行方式──回歸到本來沒有煩惱的心。加上.....
自覺式管理文化課程開學 打造管理學的最高管理心法
理的妙法,探得管理的箇中三昧,即使面對企業管理的高壓或衝突,也能表現傑出的心理素質、擁有強大的心法力量,融合高超的情商與智商,修練自身的心力與心智。 「什麼是覺?」妙凡法師指出,「覺」有三種面向:一、自我覺悟,二、覺照他人的需要,三、覺察世界的變化。覺是一種平等心,不僅自己覺悟,也要帶領大家覺悟,他強調「覺」應該奠基在共生、共存、共好的基礎上,唯有自覺,才能在變遷流轉的時代中,隨緣不變、從容自處;唯有創造「自覺」的核心品牌,才能在心安理得中穩健前行。 三好四給 融入企業文化 此次開學典禮也邀請兩名學員代表分享自身經驗,琉璃工房創辦人楊惠姍表示,去年在「人間佛教文化管理」的課程中,快速學習如何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