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2025年度人間佛教研究選題論證會 圓滿閉幕
》進行符號學闡釋,需慎用理論,並探討大師創作模式的普遍性。論證會強調選題精准、學術規範與研究深度,為論文完善提供方向。 學術研討之余,主辦方組織青年學者參訪中華藝術宮,觀摩“星光雲水——星雲大師的筆墨情懷”書法展。面對大師獨創的“一筆字”,青年學者深受震撼,紛紛感懷:“大師生於亂世,歷經坎坷,卻始終以堅定步履踐行弘法之志。”有學者指出:“大師的書法不僅是藝術形式的突破,更是其超越困境的生命智慧之映照。”此次參學活動,為青年學者研究人間佛教提供了鮮活的思想啟迪與精神觀照。 經過兩天六場論證會的深入研討,與會青年學者們拓展了人間佛教研究的多元路徑。評議師長的精彩點評,使青年學者在學術視野與研究方法.....
蘭卡斯特教授新著《邂逅佛教》 英文原文版 8月推出
in the Human Condition(《邂逅佛教》英文原文版),為此提供智慧指引的心靈讀本。透過五大主題、十七篇文章,蘭卡斯特教授以佛法智慧深入探討並反思人類共同面對的生命挑戰,帶領讀者在後疫情與人工智能時代找到內心平和。本書由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編輯,於今年8月正式出版。 這本書不僅深刻闡述佛教核心教義,更是一部將佛法義理融入現代生活的思想與實踐指南。蘭卡斯特教授以充滿智慧與慈悲的文字,引導讀者無論是在面對個人的生命困惑,還是應對科技迅速發展和全球新冠疫情帶來的挑戰,都能將恐懼轉化為安然。蘭卡斯特教授藉其深厚的佛學修養,深入闡釋因果、空性、無我等佛法義理,並對欲望、種族主義和.....
「MITRA」問世 柏克萊大學與佛光山合作研發AI佛典翻譯利器
多語言翻譯,例如佛學中文英譯、漢譯藏、或藏譯漢等,特別是藏英和梵英的翻譯性能越發可靠。另外,他指出有些AI翻譯工具會自行「幻想」(hallucinate)出原文沒有的內容 ,MITRA則很少出現編造的情況。 現場觀眾踴躍發問,博士分享MITRA系統的緣起:他在德國漢堡大學學習梵、藏文時,為了更了解梵、藏翻譯,自行開發了這個AI軟體。博士也逐一回答了大眾的提問,包括訓練AI系統的過程,以及如何更新AI系統,以跟上時間、文化變遷造成的語言改變等。博士強調,有效地運用AI工具,佛典翻譯不再是難事。 妙光法師總結時表示,AI的來臨就像海嘯,我們沒法抵抗,但要迎接它,讓AI成為工作及學習的一部份。他鼓勵.....
主題座談「拭目以待的挑戰與機遇:人間佛教如何面對AI時代的降臨」
人類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大衝擊。李老師認為,曾經應對死亡焦慮的問題一直是宗教的範疇,而AI時代的到來很有可能動搖這一局面,因此我們討論AI時代下人間佛教的挑戰與機遇是非常必要的。 隨後,張文良教授通過“情”來展開觀點。他認為AI不僅是科技的突破,更是對人類思維模式的挑戰。現如今,AI甚至能夠創作詩歌、撰寫論文,這無疑對傳統學術和宗教信仰帶來了深遠影響。然而,AI的強大計算能力雖可模擬人類思維,卻缺乏“情感”的投入,而“情”是宗教乃至人類文化的核心要素。在論述AI與佛教的關係時,張教授特別強調了“情”的本體論地位。他從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出發,引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的觀點,指出宗教是“無情世界的感.....
星雲大師第八屆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系列報導(一)
學術研討會系列報導(一) 2021年9月11日至12日,「第八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在滬隆重舉行。本次會議由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上海大學文學院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聯合主辦,因疫情防控需要,全部採用線上方式召開。會議以「人間佛教與文明交流互鑒」為核心主旨議題,分設「《星雲大師全集》解讀與研究」「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佛光山宗史研究」「近現代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人間佛教與生態環保研究」「人間佛教社會思想研究」六個分議題。 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讓教授、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會議開幕式,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北.....
《人間萬事》英文版第一冊面世 映照人生萬象的智慧之書
ers of Life: Volume 1(《人間萬事》英文版第一冊)正式問世。英文版整套由倫敦佛光山翻譯團隊,妙慧講師彭寶珊等共同翻譯。 星雲大師在《人間萬事》自序中提到,內容涵蓋人生百態,探索人類情感的起伏、道德的複雜、善惡的對照,以及家庭、社會、宇宙、生命等多層次課題。透過文字,大師希望引導讀者在「人生萬象」的鏡像裡,觀照人世間的真實,找到自我的定位。 大師指出,生命的價值在於「愛」,生命的意義在於「惜」。有愛,生命才得以延續與存在;生命並非侷限於生死,而是無始無終、無內無外,透過活動、活力、活用來建立與大眾的關係。社會就像一個萬花筒,形形色色的人物與事件交織,讓人目眩神迷。然而,若缺乏.....
《邂逅佛教:人世間的一處歸宿》中譯本發行 在動盪時代尋覓心靈歸宿
間佛教研究院編譯,誠摯向中文讀者呈現這位高齡九十三歲學者面對人生課題的溫柔凝視與深刻洞察。 本書源自美國西來大學與國際佛光會共同策劃的兩場線上講座──〈遇見生命〉與〈佛教視角下的人類境遇〉。講座錄於疫情肆虐期間,面對世局變動與人心不安,蘭卡斯特教授以深厚的佛教修養與個人生命歷程為基礎,提出面對苦難與變化的智慧之道。全書共五章十七講,涵蓋疾病、老年、死亡、種族主義、疫情、輪迴、空性等當代人類深切關注的課題,並收錄兩篇刊載於《今日心理學》的療養院深度專訪與一篇師生訪談,鋪展出作者融合知識與情感、學術與日常的多重生命樣貌。書中亦收錄延續英文原著風格的31幅AI生成全彩插圖,圖像生動,呼應主題意境。 .....
人間佛教研究英文論文集第七冊問世 探討應用管理
陳劍鍠教授等7位專家學者撰寫的論文,從自我到他人、個人到團體層層遞進,乃至建設人間淨土等方面,討論人間佛教的管理與應用,並以佛光山為例。書中首先探討自我內心的修行對管理他人的重要,接著討論人間生活禪對情緒管理的助益;接著敘述人間佛教如何型塑企業文化,並從佛法與西方哲學的角度,檢驗成癮的問題,再從正業、六度等佛法義理談企業管理,進而建設人間淨土。 本論文集系列最大特色,是全球團隊集體創作。2017年起,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南天大學合作,每年出版一冊英文論文集,由妙光法師、覺瑋法師及主編Michael Murphy帶領澳洲、美國、新加坡、香港等11個國家地區近30位國際義工翻譯及編輯,團隊英譯效.....
佛光大辭典英譯人才第三次培訓 力求最佳譯文
、分享經驗方式,解決在經題翻譯上常見問題。 以sutra(佛經、經典)一詞何時置前置後,並以翻譯《般若心經》為例,有以中文音譯直接翻譯者,有將梵文「般若」在前、英文sutra在後者,或是全為梵文等3種情況,慧峰法師建議,應以能在英文字典查詢到的為主,有利歐美人士學習。 有人提問,有些佛學名相涵蓋多種含意,在漢語辭彙的表達中即已無法全面概括,此類佛學名相在英譯上又該如何解決?蘭卡斯特教授表示,比照中文音譯的原則,直接音譯。 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目前在新加坡、香港、菲律賓、美國、加拿大、歐洲等地展開,各地區在當地成立團隊,舉辦翻譯培訓,各區負責人也會回佛光山接受培訓,將新的觀念技巧帶回。 辭典翻譯從.....
佛教三寶節首場論壇 探討佛陀的神、人定位
弘法時期,「那是一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是風聲鶴唳的年代,特別對大陸來台的僧人而言。」他指出,1949年發生國共鬥爭,慈航法師遭人密告附匪而蒙冤下獄;1952年遭逢白色恐怖,印順法師因《淨土新論》而遭到無情圍剿;1955年證光法師遭人誣指藏匿叛徒,也成為白色恐怖下的亡魂。 處於政治動盪不安、佛道教混淆不清的年代中,28歲的大師寫下了《釋迦牟尼佛傳》,目的就是希望能正本清源,讓大家明白佛教與道教、神壇、民間信仰的不同,從而堅定佛教的信仰,引導人人通往正確的方向,同時也為自己及他人樹立奮進的目標與學習的榜樣。「更重要的是,要還佛陀一個本來面目。」 透過修行 斷煩惱生死之流 「大師曾提到,要認識佛教,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