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探討「佛陀本懷」 四川大學舉辦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座談
指導。妙凡法師表示,感謝四川大學段玉明教授主辦此次座談會,邀請學者專探討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涵義。他並指出大師對人間佛教的定義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又說人間佛教就是合理的經濟生活、六和的處事生活、法樂的信仰生活、淨化的感情生活。期待今天有更多的智慧經驗分享。 座談會分上下午3場舉行,四川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十方羅漢寺的住持素全法師首先從禪宗的清規制度與唐詩所呈現的意境說明。他認為出家人要引領眾生向善,所以需有許多方便法門;然而又不能太入世,否則就會太世俗;所謂隨風潛入,江船我獨眠;不靠此岸,不靠彼岸,知道眾生需要什麼,以智慧引導眾生。 關於人間佛教的倡行及其未來發展,段玉明從幾.....
香港國際學術研討會 人間佛教實踐與影響
李焯芬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梁元生、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凡法師、佛光山港澳地區總住持永富法師主禮首日開幕式,80多名各界人士出席。來自12個地區50多位學者及法師發表論文演說,探討人間佛教在東亞和東南亞的實踐與影響。 「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由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南華大學人間佛教研究推廣中心協辦。永富法師致歡迎詞表示,首天研討會在佛光道場啓動,非常切合議題,由於佛教強調「行解並重」,學術偏重理性探討,道場是實踐者、學校和心靈加油站。佛光山徒眾秉持「佛光山是我的」,跟隨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不同單位彼此分工合作、相互配合,透過集體創作,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 開展人間佛教新思維
任南京大學教授、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程恭讓教授於開營典禮上特別指出,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除了讓青年學子透過學術認識人間佛教,同時更是一個前瞻性的活動,為日後人間佛教文獻的累積做出實質貢獻。 佛光山退位心定和尚在課間也應邀為參與題報的青年開示,勉勵學子從研究中進一步肯定人間佛教為佛陀弘法的本質精神的落實,以及將認識佛教基本義理視為學術研究基本功的重要性。同時也透過改編的梵唄唱誦,帶領青年人從「佛光山工作信條」及「佛光四句偈」中認識人間佛教於生活實面的落實。 此次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為期3天,課程中除了讓青年輪番上陣題報,更安排專題演講及學術論壇等精彩課程,讓參與題報的青年從當代學者的論述中,.....
「人間佛教的生命書寫與家國關懷」 圓桌論壇登場
師、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梁元生教授,以及國際佛光會香港協會會長鄺美雲為嘉賓。來自中國、台灣、韓國、泰國、澳洲、澳門及香港18位專家學者及宗教人士,就相關論題展開對話交流。 首日論壇從「就『生命書寫』和『家國關懷』的兩個角度,探討過去高僧大德自傳內的思想學說,從而獲得啓發。」。陳劍鍠教授感謝梁元生院長大力支持人間佛教研究中心的教務工作,以及永富法師和鄺美雲會長的護持,令中心的運作得以順暢。陳教授指出,《貧僧有話要說》是人間佛教生命體驗的最佳例證,印行數百萬冊,影響深遠。星雲大師以筆名「趙無任」撰寫《慈悲思路‧兩岸出路》,關注內地與台灣兩岸相關的事物,也很值得觀察分析。 梁元生於80年代在美國教.....
首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於宜興大覺寺舉行
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慈惠法師、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賴永海教授,以及來自兩岸40餘位學者及200餘位南京大學禪學國班學員共襄盛舉。 研討會的第一場主題演說,由星雲大師主講「人間佛教」,並和與會學者進行交流。大師提到,佛陀出生在人間、修行、成道、弘法都在人間;佛陀所說的一切法都是對人所說,而非針對地獄、餓鬼、畜生道的眾生。由此可見,佛陀所說的,都是人間佛教。另外,大師也提出人間佛教對佛法義理的新解:1)三皈就是民主:皈依自性佛,若是人人都願意承認自己是佛,就是民主的體現。2)五戒就是自由:戒的精神在於「不侵犯」他人,而不是束縛,只要能秉持這樣的精神,管理自己的身口意,人人都能獲得自.....
人間佛教觀音信仰論壇 開放報名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佛館、叢林學院共同舉辦「觀音信仰」論壇,三月份起從「經典、歷史、藝術」的視角,帶您走入人間佛教的觀音信仰。 3月12日推出首場「有法可依:觀音信仰的經典與法門」禮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西北大學玄奘研究所李利安教授主講,並邀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暢談觀音菩薩信仰的經典依據與修持法門。 7月9日推出第二場次「有史可證:觀音信仰的傳承與發展」,禮請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教授李世偉主講,邀請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主持,從觀音信仰的歷史傳承談起,敘說觀音信仰的流變。 10月8日推出第三場次「有形可感:觀音信仰的形象與神韻」,禮請佛陀.....
聘任陳登翔博士為人間佛教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致力於系統性記錄人間佛教的現當代發展,於今年2月延攬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畢業的陳登翔博士為本院助理研究員,擔任佛光山歐洲弘法史的專書寫作計畫主持人。 陳博士的研究專長是宗教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和質性研究方法,近年關注佛光山的相關研究,曾任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兼任助理教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目前是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的訪問學人,也是該所「南臺灣區域社會」「多元宗教與社會」研究小組成員之一。去年底以本院博士後研究員的身分通過期中考核,其研究表現、教學經驗和學術行政能力均獲本院學術委員會嘉許,且研究方向符合佛光山的發展所需。期藉由嚴謹的研究方法和宗教社會學視角,梳理人間佛教在.....
人間佛教學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懷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星雲大師要大家直下承擔「我是佛」。這是基於人人皆具清淨、平等之本性,而人間佛教的「三好、四給、五和」是《法華經》正是菩薩道的現代實踐。 《法華經》說「成佛非難」,能夠落實行佛,不斷修持,成佛並非遙不可及。 宋滌姬高雄報導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線上課程「【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6月1日在線上播出第四堂課「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由本書作者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主講,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主持。永本法師結合傳統各家學說與人間佛教的實踐理念,說明「人間佛教的.....
懷念星雲大師第六堂課「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
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邀請叢書作者南華大學宗教所副教授黃國清8月1日線上開講,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侯坤宏擔任主持人及與談人。 黃國清教授指出,管理若是能重視情、理、法的協調,這種自在和諧就如同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
佛光西來學校菩提學子座談 以佛法智慧應對現代挑戰
簡短的自我介紹後,座談會進入提問環節。妙光法師與知悅法師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實例,引導學子們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理解如何將佛法智慧融入日常生活。 菩提學子Seleste Tapia提問:「每天提升專注力和增長智慧的最佳練習是什麼?」妙光法師以不同的呼吸方式為例,啟發學子思考各種呼吸模式如何反映不同的心境或情緒。隨後,他幽默地問:「大家覺得自己精通呼吸了嗎?」並藉此引導學子們理解禪修靜坐的重要性,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透過靜坐觀察和調整自己的思緒。 菩提學子鍾逸晴則提問:「在多元的社會中,每天接收到大量資訊,該如何處理侵入性思維 (intrusive thoughts)?」妙光法師以「最好的朋友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