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主題座談「拭目以待的挑戰與機遇:人間佛教如何面對AI時代的降臨」
他半徑”,如虛擬宇宙中的全球共修,但要堅持“自覺觀照”的修行核心;三是居身道場的意義重建。人間佛教通過物理空間、儀式實踐(如早晚課、齋堂用膳)及社會互動,構建“身心合一”的體驗場域,消解技術時代的身心二元對立。因此,王教授認為AI時代的終極追問在於“智慧與意義何者為人之本”。她強調,人間佛教的中道智慧可成為對抗異化的精神資源——以“佛性”喚醒人的主體性,以慈悲利他重塑社群聯結。論壇尾聲,她援引佛光山“讓每個走進道場者找到生命價值”的宣導,呼籲人間佛教需要在演算法與資料的洪流中堅守“以人為本”的信仰內核,並繼續書寫人間佛教在數字文明中的新篇章。 最後,妙凡法師以使用AI的方法為引,認為人類在使用.....
《維摩詰經》的不二觀 淵默如雷
詰經》的思想特點與影響,以及「不二法門」的修行與實踐。 龔雋教授說明《維摩經》的思想以般若空性為主導。現今以鳩摩羅什所譯《維摩經》譯本流播最廣。經中就生與滅、垢與淨、罪與福、有漏與無漏、世與出世等種種二元性觀念進行疏通。只有融通這些對立,才是進入「不二」的境界。「不二法門」超越了語言,因此維摩詰「默然無說」,靜默的力量,淵默如雷。 龔教授點明《維摩經》對中國佛教影響深遠,參與注疏的學派眾多。禪宗《六祖壇經》的「法無頓漸」、「即煩惱是菩提」等等的觀念,大都是從《維摩經》中的「不二觀」引申出來的。 龔教授從《維摩詰經・弟子品》:「不捨道法而現凡夫事」,找到實踐經文的方法。人間佛教「以出世之心,做入.....
達拉斯講堂人間佛教論壇 「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經》的「隨其心淨則國土淨」給他力量,當內心充滿歡喜與能量時,外在的世界也會隨之變得更加美好。趙元修則分享對《金剛經》的深刻體悟,認為這部經典是覺悟之法,並強調「佛法即是非法」,佛法的智慧在於超越常規的二元對立,從而達到真正的解脫。 「何謂人要的?」妙凡法師指出,現代人追求成功與財富的同時,應保持道德良知,達到「取之有道,用之有道」。他認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不應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人間佛教可以解決此一現代文明的困境。「透過佛法、戒律以及共修,人們可以實現心靈的淨化。」妙光法師說明,皈依佛、法、僧三寶是淨化心靈的根本,而「我是佛」的觀念則是自我淨化的最佳方式,因為這種信念使人不斷向內覺悟,並保持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