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59期

《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59期

出版日期
2025/09/16
出版者
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ISSN
2414-7478

「慈悲」一詞大家可能耳熟能詳,但不一定能了解它的真正意義。本期論文版「星雲大師全集」選刊〈佛教的慈悲主義〉,大師從慈悲
的層次到實踐一一說明,教導我們如何行慈悲,建設善美的人間淨土。


「人間論壇」,香港中文大學陳劍鍠教授〈人天乘與菩薩乘的修學問題—從太虛大師到星雲大師的觀點〉續登下篇;其次,廣州南方學院鞠文浩教授探討佛經轉讀如何影響齊梁聲律的制定;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詳述《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編纂緣
起與歷史意義。


「雜阿含十講」第三篇,蘇錦坤老師談《雜阿含經》引述的經典,以及其與《相應部》的差異。「投稿園地」,東京藝術大學研究助理溫靜從佛教信仰的功能、寺院建築的布局,考察漢傳佛教戒壇之沿革;加拿大蒙特婁大學研究生徐祥媚透過英、法譯本的《法華經》三個譬
喻,分析它們與古漢語版本之間的語義差異,中英文同步刊登。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讀後」專欄,中央研究院齊偉先研究員、中央大學李瑞騰教授、雲南師範大學李廣良教授、宜春學院楊玉飛教授,呈現不同的體會與高見。「專題連載」部分,上海大學程恭讓教授多年研究如來藏核心論書《究竟一乘寶性論》,其系統解
讀的成果,將陸續呈現於「《寶性論》新譯新解」專欄。


本期藝文版以「法乳一脈,心燈長明—從志開上人到星雲大師的道影流光」為專題,謹此紀念星雲大師九十九歲誕辰。藉由珍貴文獻與憶述,梳理佛教在亂世與人間的薪傳,探尋「法脈」與「傳法」的深遠意義。


專題聚焦於星雲大師的剃度恩師—志開上人。他不只是歷史中的名字,更是一道慈悲的刻痕。戰火年代,他於南京創設收容所,安頓二萬四千餘難民;創辦棲霞律學院、撰文〈喚起僧青年共同救國〉,以行動實踐「愛教護國」。首度發表的〈志開上人略傳〉與年表,不僅還原其行誼,更如一幅心地圖卷,引領我們走近星雲大師思想與願力的源頭。


星雲大師十二歲蒙其接引出家,「半碗鹹菜」的師徒故事,早已傳為佳話—那是嚴教中的慈悲,也是困頓中的磨鍊。從這一口鹹菜,淬煉出「四給」的菩薩精神;從這一念師恩,照亮了以道為緣、以心印心的傳承—從一脈心傳,到萬燈遍照。


月基長老曾以「允文允武」讚譽志開上人,憶其修千佛嶺、創宗仰中學、護持《怒濤》雜誌等行履。這些事業不僅見證一代高僧的悲智行願,更為星雲大師開創佛光山、將佛教帶向世界埋下伏筆—原來法脈綿延不絕,只是化作人間無盡燈,靜靜地放光。

 

此次專題,不僅是對大師九十九歲誕辰的致敬,更以珍稀史料重構佛教師承的脈絡,為人間佛教的源流展現深邃而溫暖的詮釋。九十九載春秋,既是承先啟後的交匯處,也象徵百年薪火的綿延,提醒我們既須回望根源,也要展望未來。


此外,我們特別推薦:覺培法師從修行、慈悲、平等三面向,體證大師「為佛教也,何惜生命」的無畏行願,並以其為台灣請命疫苗的親身實踐,映現佛法不離人間的馨香;覺明、覺具法師書寫出家因緣,字句皆是心跡。另有〈人間傳燈〉闡述佛光山「不二法門」精髓,以及《禪林寶訓》探析、觀音菩薩住處考源等文章,並有散文、詩歌、漫畫等三十餘篇創作—或理性明澈,或深情流淌,皆為本期增彩。


在此,誠摯邀請您,靜心品讀這一盞盞以願點亮的燈。願我們在文字與歷史之間,看見法燈相續之美,領受佛法映現人間的智慧光芒。

藝文
自掃雪中歸鹿跡 天明恐有獵人尋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藝文
玉佛寺
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
藝文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語錄」專題講座 慈惠法師分享語錄中的生命智慧
李慧琳
藝文
大馬好—營造人間淨土的馬來西亞佛光山
林少雯
藝文
不忘初心
星雲大師
佛光山開山祖師
新聞
2025 年7 月~ 8 月國際佛教新聞
新聞
2025 年7 月~ 8 月人間佛教大事記
書訊
書訊
其他
助印芳名錄
徵稿
徵文啟事
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路 153 號
886-7-6561921 #2501-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