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35期

《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35期

出版日期
2021/09/16
出版者
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ISSN
2414-7478

農曆7月是感念親恩的「孝道月」,新冠疫情之故,各寺院道場配合政府政策暫時對外開放,但藉由科技之便,以線上弘法超越時空的限制,無遠弗屆的傳播人間佛教。

 

今年適逢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95華誕,我們特別製作「如是說―我心中充滿感謝」專題,以圖文精采呈現大師90歲時因出血性中風腦部開刀,休養期間依舊體現「自行惟在空中,度他三千赴物」,積極、樂觀、奮發的利他行。

 

本期論文版「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系列專題:行佛」,首篇〈自覺與行佛〉,大師以4點勉勵佛教徒要昇華自我、行佛我行。

 

浙江大學張家成教授指出,大師提出「行佛」,希望人人在日常生活中踐行佛法,可謂體現佛教信仰的真義,是人間佛教的神聖真理。成功大學林朝成教授與李聖俊合撰〈星雲大師「行佛」的思想根據與推行目標〉,透過3 個面向,揭示「行佛」彰顯了人間佛教菩薩道的積極形象與普濟性格。

 

蘇州大學吳忠偉教授論述,大師創造性地賦予菩薩行者「靈巧人」形象,將人間佛教菩薩行推進到新的境界。湖南師範大學講師馬俊對於「行佛」思想的內涵與特點、產生與發展以及神聖性問題,有詳盡的分析與闡述。西北大學講師謝志斌探討大師「行佛」理念的理論內涵與依據,以及其實踐的途徑。

 

「人間論壇」搭配本院「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10月「人間佛教生死觀」、11 月「人間佛教念佛觀」主題,收錄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與南華大學教授慧開法師的論文。

 

「專題連載」部分,佛光大學闞正宗教授〈台灣佛教新史〉第17 篇,這次談大崗山超峰寺派的崛起。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末木文美士《作為思想的近代佛教》第五講,續講鈴木大拙的靈性論。

 

此外,還有台灣科技部邱子倫研究員〈當代漢傳佛教中菩薩戒與毗奈耶的相容性―兩岸比較研究〉下篇,中英文同步刊登。

 

藝文版,首先是蔣勳老師分享多年來,每日清晨第一件事就是誦讀《金剛經》,並敘述錄製、發行原聲帶的因緣,以及回憶在清邁無夢寺的清修歲月,回歸佛陀時代簡單而又清淨的人間生活。

 

新書文選,本期遴選隱地先生《守住美好》書中的文章,作者創辦爾雅出版社迄今已46 年,感嘆近年來由於手機(電子書)逐漸取代紙本書,一間間的出版社、書店紛紛倒閉、關門,造成人與書的關係,漸行漸遠。

 

歷史風華的部分,收錄鄭治平居士〈與佛有緣的蘇東坡〉、丁天降居士〈寒山和拾得詩選〉2 篇作品。文化觀察,選錄香港城市大學退休教授周南老師〈一所不大的大學〉,誠如作者文中所言,大學之大,在於精神,不在占地大小。散文部分,依序刊登陝西師範大學講師劉國欣、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黎荔等7 篇文章。

 

人物側寫,由作家歐銀釗女士刻畫雕塑家王秀杞居士的桃花源之夢。接著,摘錄佛教學者弘學居士短文。這期漫畫,邀請王平老師畫出星雲大師講述的一則故事,說明若人以一顆恭敬虔誠之心惠施供養,其功德不可勝計。

 

9 月,金秋時節,冀盼我們所選的每篇文章,皆能如同供在佛前的一盞盞光明燈,普照一切有情。

 

論文
《作為思想的近代佛教》第五講——鈴木大拙與靈性論(三)
末木文美士
論文
Bodhisattva Precepts and Their Compatibility with Vinaya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Buddhism: A Cross-Straits Comparative Study (Part 2)
Tzu-Lung Chiu
藝文
與佛有緣的蘇東坡
鄭治平
藝文
寒山和拾得詩選
丁天降
藝文
「未來」已在我們「眼前」——出版今昔對照
隱地
藝文
我為什麼每天誦讀《金剛經》
蔣勳
藝文
雕塑家王秀杞的桃花源
歐銀釧
藝文
致,親愛的人身
張耀心
藝文
自己的價值
人間福報編輯部
藝文
一粒米的力量
王平
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路 153 號
886-7-6561921 #2501-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