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47期

《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47期

出版日期
2023/09/16
出版者
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ISSN
2414-7478

秋初,「海葵」挾帶強風驟雨穿心而過,大自然的威力,讓我們知道須要敬天畏地,與大自然共生共好。

 

本期論文版「人間論壇」,特闢「緬懷星雲大師功德、弘揚人間佛教精神」學術座談會專輯,本院榮譽教授程恭讓特邀19 位資深學者專家,就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對世界佛教的影響與貢獻、人間佛教未來面臨哪些問題、如何繼續弘揚人間佛教的精神價值等進行探討。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研究叢書》書評2 篇:其一,政治大學涂艷秋教授評介永本法師《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一書,以6 點說明此書特色。其二,華梵大學林素玟教授評杜保瑞教授《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以表格標出此書論述模式,中肯建議作者以「六度」重設架構,將有另一面向的結果。

 

「專題連載」部分:【佛陀紀念館10 周年紀念專書】本期刊登最後一篇,從佛光山文化事業的理念淵源及發展談起,論證佛館具有重要里程碑的意義。【佛教與海洋文明】專欄第3 篇〈扶南《寶雲經》與海洋文化〉,指出《寶雲經》是來華扶南僧人在中國譯出,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交流成果,並促進大乘佛教在中國傳播。

 

另外,本期新增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終身榮譽教授路易斯.蘭卡斯特教授的專欄【邂逅佛教】,中英文同步刊登。教授於新冠疫情期間,為佛光山美國西來大學宗教系線上授課至今,以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引領學生一窺佛教堂奧。

 

每年農曆7 月孝道月,適逢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誕辰之月,因此,本期藝文版以「探尋一代大師的文學起源」為出發點,企劃「焦山學僧新思潮」專題,選錄1946 年7 月至1947 年初,大師還在素有「佛教北大」之稱的焦山佛學院就讀期間,焦山青年學僧發表在《新江蘇報》副刊「新思潮」的作品。


大師曾應邀編輯過新思潮副刊、頻伽週刊,也曾於1946 年端午節在焦山華嚴閣主辦過一次吸引數萬人不辭路遠,乘船過江來一探的「古文物展」。當時「秦磚漢瓦出現了!」、「請你到焦山來欣賞龍袍、玉帶吧!」等由大師所寫的標語,都曾在《新江蘇報》刊登,轟動一時。雖然因為遭逢戰火,1946 年7 月12 日之前的報紙已經湮滅,所幸於此之後的《新江蘇報》大都被保留了下來。


我們以大師〈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一文為專題開端,接著呈現焦山佛學院作者群:平鳴、靜修、能安等人的作品,透過這些篇章跨越時空,回到大師當年生活、讀書的焦山,彷彿可以看見,懷抱悲智願行、慈悲喜捨的青年佛教行者,在希望與幻滅中追尋,在千生萬死中修行,呈現專屬於焦山那一代文藝僧青年的文學初心。


本期另一亮點「重溫經典之作」,特別引薦台灣文學先鋒齊邦媛教授《巨流河》巨作,這在當代文學的園地,是一株標竿顯著的擎天大樹,分享著大時代下愛與和平的信念,也是滋養著台灣文學創作的滾滾河流。


另有李瑞騰教授〈星雲大師的文學理念及其實踐〉、歷史學家許倬雲〈疫情恐慌下的人類社會〉,都是重要的創見大作!其中,慧喜法師〈星光雲影中,我在路上〉這篇帶著青年們一路尋根溯源,看到大師當年來到台灣之後,所停留的每個足跡履痕,都生長了一朵一朵放射著華美佛光的芬芳蓮華。「懷念一代宗師」專欄,有永固、如元二位法師,以及項秋萍、陳順章、張燕、黃素娟、蘭萱等人的懷思,都是感人肺腑,讀之令人低迴再三的作品,衷心希望本期學報如華星秋月,讓人人腹有詩書,承澤典型在宿昔之光華。

論文
人間佛教與東亞大乘佛教的現代化轉型
張文良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論文
當代人間佛教的新高度和典範——緬懷星雲大師
楊維中
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論文
從現代人類文明與現代性的視野看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地位
唐忠毛
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
論文
重估佛教──人間佛教修行論
陳永革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論文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包容性及其思想內涵
紀華傳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
論文
星雲大師的卓越貢獻
韓煥忠
蘇州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
論文
從近現代佛教史看星雲大師的意義
龔雋
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
論文
星雲人間佛教對當代管理實踐的啟迪
黃國清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論文
我與星雲大師的因緣
廣興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教授
論文
佛光普照,法水長流
趙辜懷箴
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信徒總代表、趙廷箴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路 153 號
886-7-6561921 #2501-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