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50期

《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50期

出版日期
2024/03/16
出版者
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ISSN
2414-7478

暮春三月,草長鶯飛,正是綠芽發枝,一派生意盎然,在新的一年,祝福各位讀者開啟信心之門,耕耘希望的種子,培養因緣,開創美好人生。

本期論文版「星雲大師全集」選刊〈用人之道〉,大師告訴我們,用人得要識人、識能,用其所長,不計仇恨,有胸量有器度,如此方堪為一名成功的領導者。


「人間論壇」,北京大學王頌教授〈佛教文明與「文明交流與互鑑」〉一文,剖析近現代佛教研究所秉持的西方範式的盲點和誤區,並指出佛教文明觀將為人類文明的未來提供啟迪。上海大學碩士生于騰與程恭讓教授師生,從日本天台僧圓仁入唐求法遊歷的視角分析,得出海上絲路與大運河為中外佛教文化的思想連繫搭建橋梁,蘊含人間佛教的交流性。


「青年文海」,西北大學博士生石慶周〈人間佛教生死學的理論建構與實踐〉從生死學視角出發,分析星雲大師針對生死問題的全面開示,發現人間佛教具有特色和系統的生死觀與解脫觀。「投稿園地」,玄奘大學碩士生赤列南佳循著那爛陀寺傳承的角度,從三方面來闡述人間佛教的修持。「書評」部分,中山大學越建東教授評《凝視人間.悲智雙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一書,引導讀者透過該書序言,一窺闡發全書議題的六大幽旨。


「專題連載」,【佛教與海洋文明】專欄第5 篇,黃夏年教授以中國與斯里蘭卡兩國的佛教史料,梳理古錫蘭師子國的建立與社會習俗改變的脈絡;【邂逅佛教】第3 篇,蘭卡斯特教授以自身與親友的經歷,談生命的三大信使—「病、老、死」,中英文同步刊登。

在如歌的三月,萬物齊吟,藝文版邀請讀者把握流金時光,共讀30 篇出自心靈智光的佳文。本期「一筆字」,大師以曹雪芹《紅樓夢》之哲學名篇〈好了歌〉,帶領吾人省思人生所面臨的變與無常、失落與悲傷。大師說:名和利,得者怕失落,失者勤追求,唯有將這份患得患失放下,才能解脫自在。

 

歷史學家閻崇年教授,在〈星雲大師的愛國情懷〉回顧他與大師近20 年的情誼,透過一通電話、一碗素麵、一場邀約、一次12小時對談……,交織出大師應世的巧妙智慧。他認為中國兩千年佛教史,「前一千年之一僧,是玄奘大和尚;後一千年之一僧,則是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專題」有兩篇重磅之作,永有法師、覺多法師兩位博士比丘尼,分別記錄了人間佛教在歐洲弘揚以及佛光童軍團,如何在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引領、鼓勵、推動之下,萬丈豪情地走向世界。讀之,不難從歷史發展脈絡,窺見人間行者化苦難為甘露的修行心跡,值得一讀再讀!

 

特別推薦兩個新專欄:佛光淨土寰宇周、人間音緣「樂」悠揚。其一,可在林少雯老師筆下雲水天下,探索五大洲佛光道場的開創與發展;其二,可掃描歌譜旁QR code,在滿樂法師譜曲、獻唱的歌聲裡,品味大師「人間音緣」含藏的幸福法味。而心保和尚〈佛陀的標月指〉提出「佛陀還沒成佛之前,有《阿含經》嗎?修行不是增加貪心、增加所愛,而是讓煩惱越來越少」的修行真諦。知如法師11 天寶貴的行旅隨筆,記述半條絲路見聞,從中遙想河西走廊佛教歷史之光燦與再興,是篇圖文並茂、觀察深邃的遊記。

 

其他諸篇,如許中華、歐宗智、江江明、趙慧玲等未及介紹的華采大作,歡迎讀者從中採擷思想的花蔓、情義的醇香,以豐富心靈的花園。驚蟄時節,萬象復甦,祝福大家都能帶著滿滿正能量「向前有路」,迎接新一年的挑戰。

藝文
星雲大師的愛國情懷
閻崇年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著名歷史學家
藝文
有信心就有力量 ─佛光山在英國及歐洲的開展
永有法師
南華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藝文
佛光童軍團 ─這是佛教歷史閃亮的新頁
覺多法師
世界佛教童軍大乘佛教諮詢顧問暨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秘書長
藝文
藏在書信裡的名士風姿 —讀《千面宋人》
任蓉華
藝文
來生也是一樣
李蕭錕
華梵大學佛教藝術系客座教授
藝文
吉祥寺吉祥
盛浩偉
藝文
甘肅佛教文化行旅隨筆
知如法師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博士生
藝文
世世代代修行路
王洛夫
鶯歌國小教師
藝文
沙彌學園培養復興印度佛教的種苗
林少雯
藝文
以師志為己志—說唱弘法話三好
滿樂法師
佛光山巴西如來寺職事
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路 153 號
886-7-6561921 #2501-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