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52期

《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52期

出版日期
2024/07/16
出版者
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ISSN
2414-7478

今年全球暖化加上聖嬰現象,致使全球發「燒」,熱浪襲人,抗暑已成為全民運動。炎炎夏日如何安頓身心?建議大家不妨讀一篇上妙佳文、朗一首清涼好詩,保任內心祥和寧靜,則自清風拂面,暑熱頓消。

 

本期論文版共有10 篇文章。首先,「星雲大師全集」選刊〈佛教對「倫理問題」的看法〉,大師從「倫理」的定義切入,以佛法的角度,對現代社會應建立的新倫理觀等12 個問題提出看法。「人間論壇」,人民大學宣方教授在〈「契理契機」概念的現當代流變〉一文中,考察「契理契機」這一概念在現當代佛教的不同詮釋,並探討其意涵、側重和詮釋策略之差異。

 

「青年文海」,四川大學施誠剛博士剖析四川普照寺的都市文化弘法具體發展模式受到佛光山的啟發,從兩者的親緣性中,探尋人間佛教在都市進行文化弘法的不同形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祖道法師〈以上座部佛教視角淺論「一念瞋心起」〉,以上座部佛教阿毗達磨的視角,結合當代科學相關研究,闡明「瞋」的作用、導因等,正確認識「瞋」所帶來的危害。

 

「本懷輯要」,廈門大學徐學教授論述《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一書的佛法與創意;中國計量大學講師王連冬指出,人間佛教契合人生需求,將佛法落實、美化人間,是傳統與現代互補的實踐。

 

「專題連載」,【佛教與海洋文明】第7 篇〈佛教中的「魚王」〉,黃夏年教授透過相關敘事,分析「魚王」的功能及其變化;【邂逅佛教】第5 篇〈自我〉,蘭卡斯特教授就自我主體—「我」的本質提出疑問與探討,中英文同步刊登。

 

在佛教的禪修訓練裡,洞山良价禪師說:「寒時到寒冷的地方去,熱時到炎熱的地方去!」本期藝文版的大師一筆字紙上展,所說「七誡」的「誡」,就是指出動搖人心的亂源,讓人覺察後,能和緩、解脫心頭之焰。而從中解脫後的精神、能量、耐力,好比電腦的再升級,自然效能更加上乘;因此如何耐得住各種無明現象,並找到疏解之道,正是禪門的大智慧。

 

佛光山上的盛暑,許多活動密集舉行中,最重要的農曆7 月15日的僧寶節,佛光山為紀念開山大師的華誕,特別以農曆7 月22日舉辦供僧法會。本期藝文特別刊登大師於1956 年曾搬上舞台的劇本創作〈佛化家庭〉以饗讀者。大師誓願讓佛法走向世界、走向社會、走向家庭,更走向人心,舞台劇即是弘揚佛法的善巧方便。另篇大師寫給徒眾的一封信〈挑戰壓力的勇氣〉,從大師自我察覺的十二種「我不覺得有什麼」及十二種「我覺得我有什麼」,讓人窺見大師如何以佛法為用,帶領眾生皆能走向光明,帶來心靈解脫自由的奧妙心法。

 

「國寶回家」專題報導,記錄這次「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組團,於2024 年3 月25 日協助藏家將30 件宋金至明清時期的山西佛教文物,捐贈給大陸國家文物局,希望以佛陀的慈悲智慧作前導,「以佛法促進兩岸和平,提昇世界人類的平安幸福,如大師平生所願」,正是這次「國寶回家」最重要的目的。我們特別擇錄數篇隨行人員的心得,以誌其事,供來人繼志述事,光大人間佛教。

 

本期藝文內容很精采,例如明海、妙凡、聖在三位法師,以及何建明、馬瑞芳二位教授,朱光潛、黃春明……每位大師級作者都別有見地、哲思,讓人在歷史的深邃時空裡照見本性之光,在盛暑中可以得到一夏清涼的心靈安頓妙方。祝大家在炎夏之中,都能迎來菩提清涼月,法喜充滿!

藝文
我們要看到佛像背後的慈悲智慧
吳志揚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法制長
藝文
佛首回歸,從三好到「自淨心意」
依空法師
佛光山文化院院長
藝文
從佛像到「平安幸福照五洲」
滿謙法師
佛光山海外巡監院院長、佛光山台北道場住持
藝文
終於等到今天,羅漢回家
吳文成(中華鹿野苑藝文學會理事長)
中華鹿野苑藝文學會理事長
藝文
人間佛教對人類地球,負有莊嚴神聖使命
陳樹
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理事長
藝文
要將人間佛教落實在每個人的心中
圓妙法師
大仙寺監寺
藝文
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黃書瑋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副會長
藝文
傳播人間佛教,就是傳播人間的幸福
蔡青樺
臺灣女企業家協會副理事長
藝文
燈燈相續照大千
符芝瑛
《傳燈—星雲大師傳》作者、《人間福報》前社長
藝文
佛大佛學論文發表 展現多元研學成果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路 153 號
886-7-6561921 #2501-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