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直覺,共2筆結果:
然而,序列性原則是最難遵守的原則。分析過程要求成員不 得破壞文本的序列,也不能在文本之間遊走,但例如在分析訪談 稿的過程時,當需要分析有關「個案為什麼這麼說?」或「個案 為什麼這麼想?」的時候,成員會直覺地翻閱到後續的訪談中尋 找答案。此種做法忽略了正在被分析的行動序列,也誤認了個案 的說法就是分析所追尋的結果,容易使分析淪為僅僅是尋找研究 者想要的答案。此外,分析時不應預設行動者有完整的思考體 系,並且依此體系做出所有的行動。客觀詮釋學認為,行動者在 現實生活中的實踐未必是經過思考的,而且經常是跟隨由相互性 所導引的互動規則,以及情境所造成的強制性而產生的行動。也 團 體 分 析 做 .....
/export/sites/fgsihb/news-event/images/news/TengHsiangChen_2024_Group_Analysis_as_the_Foundation_for_Qualitative_Research_Objectivist_Hermeneutics_and_Sequence_Analysis_Principles.pdf
空
本文提出許多學者對龍樹「空」思想的研究成果,包括(Burnoff),徹爾巴斯基,沙耶(Schayer)等人的看法後,再對史提連格的《空》作評論; 認為此書的重要性在以宗教史的觀點研究龍樹體系。 作者批評史氏未能把否定辯證與般若的功用分別清楚,且似乎認為理性(邏輯或否定辯證法)與直覺都能證入最後真實,但般若則超越此兩者; 作者認為核心問題,是要確定中觀學派裡面的理性,直覺與般若間的關係. 此外,並指出史氏未參考各家註疏而引起的若干錯誤,但總評時仍認為此書具相當的價值; 因它對研究龍樹宗教思想有著極大的貢獻,特別是龍樹教義中的救度論觀點是較其他佛學專家更為敏銳的。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