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期望透過人間佛教的倡導,使佛陀的根本教法與化世精神得 以真實落實。因此,在推動人間佛教的過程中,大師始終強調「契 理契機」──既要符合佛法的傳統源流,又須契應現代人的根機, 令人樂於接受。他以「隨緣不變」的原則,運用各種善巧方便,引 導眾生回歸自心──從依賴他力救助,到自我承擔,在生活修行中 體會自性般若風光;從追求他方淨土,到回歸現實人生,建設淨土 在人間;從重視個人解脫,到體悟生命同體共生,進而發心發願實 踐菩薩道。正因人間佛教契合佛法真理,亦契合時代與眾生根機, 故能弘布全球五大洲,成為人間所需的佛法。 大師以無盡的悲願與智慧,推動佛陀本懷之人間佛教,綜攝如 來正法,.....
佛光人在生活上要隨遇而安
佛光人在生活上要隨遇而安  Fo Guang members should remain at ease under whatever circumstances in life.
隨緣不變 真如自性
隨緣不變 真如自性 To Follow Conditions While Remaining Unmoved; The perfection of our intrinsic nature.
隨緣不變是最好的性格
隨緣不變是最好的性格  It is best to follow conditions with an unchanging principle
江月不隨流水去 天風直送海濤來
江月不隨流水去 天風直送海濤來 The Moon in the River Does Not Go Away With the Flowing Waters; Winds from the Heaven Will Bring in the Ocean Waves
論人間佛教的「現代性」與「傳統性」——從太虛大師到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自近代太虛大師提出,經過一批佛教大德們的理論完善與實踐證成,現在已經成為「兩岸四地」中國佛教的主流思潮與實踐模式,而台灣星雲大師開創並引領的佛光山人間佛教模式,已經將人間佛教帶向了世界化發展,成為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影響世界的一個重要淵源。人間佛教何以能夠成為當今中國的佛教主流思潮?何以成為佛教現代化生存的必由之路?這正是因為人間佛教既因應了時代發展的現實要求,又扎根於佛教的精神傳統與佛陀本懷。換句話說,正是因為人間佛教做到了「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契理契機地將佛陀本懷與現實社會生活密切結合起來。用學術一點的語言來說,正是因為人間佛教實現了佛教在現時代「現代性」與「傳統性」的融合,才使得傳統佛教煥發出現代氣息與生命力。星雲大師曾對人間佛教做過精闢的解釋,他說:「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有助於增進幸福人生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事實上,這一對人間佛教的理解當中,就包含了對人間佛教「傳統性」與「現代性」的高度概括,「佛說的」涵蓋了佛教的「傳統性」,「人要的」則是涵蓋了佛教的「現代性」。本文試以太虛大師到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發展歷程,略論人間佛教的「現代性」與「傳統性」。
論星雲大師的佛教改革精神
星雲大師在創立「人間佛教」理論體系並實踐「人間佛教」的偉大事業中,形成偉大的佛教改革精神。這一佛教改革精神,又反過來指導其「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在對星雲大師的佛教改革精神進行學術回顧的基礎上,本文提煉星雲大師改革精神的豐厚內涵:一是「隨緣不變」的精神,包括創新精神和堅守精神,二是「以人為本」的精神,包括人文精神和奉獻精神,回答星雲大師的佛教改革精神「是什麼」的問題;梳理星雲大師佛教改革精神的歷史淵源和形成基礎,回答這一改革精神「為什麼」亦即「如何形成」的問題;指出星雲大師佛教改革精神的當代價值,其中包括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和多元並存的融和精神,回答其改革精神「怎麼辦」亦即「價值」的問題。
自覺式管理文化課程開學 打造管理學的最高管理心法
覺」有三種面向:一、自我覺悟,二、覺照他人的需要,三、覺察世界的變化。覺是一種平等心,不僅自己覺悟,也要帶領大家覺悟,他強調「覺」應該奠基在共生、共存、共好的基礎上,唯有自覺,才能在變遷流轉的時代中,隨緣不變、從容自處;唯有創造「自覺」的核心品牌,才能在心安理得中穩健前行。 三好四給 融入企業文化 此次開學典禮也邀請兩名學員代表分享自身經驗,琉璃工房創辦人楊惠姍表示,去年在「人間佛教文化管理」的課程中,快速學習如何從佛教管理對應企業管理,從而明白佛門自覺式管理文化,其實正是心的管理,也是一種「正心」的過程,若能把自己的心管理成慈悲柔和、人我如一,才算修滿管理學的學分。 廣州科微軟體有限公司王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