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究 《南傳大藏經‧相應部》女性觀與人間佛教女性觀 對比研究 像教精嚴 —人間佛教美術思想及藝文弘法實踐研究 星雲大師審美觀念三題 星雲大師「人生美」析論 「人間佛教」視域下的大足寶頂山石刻藝術研究 星雲大師的多元宗教觀 風險社會視角下佛教信仰共同體的行動機制 —以佛光山人間佛教為例 傳承與開創 —星雲大師「青年弘法」實踐研究 人間佛教幸福指數心理學研究 —基於「四給」的考察 人工智慧與人間佛教之關係 上冊目錄 近代中國《阿含經》的「發現」與人間佛教的發展 實相體認與實踐轉向 —憨山大師與星雲大師認識內外教關係研究 人間佛教的判教與其發展路徑的關.....
2019年翰林學人「星雲大師一筆字」座談會
一、 活動內容: 佛光山藏經樓主殿石刻「一筆字」的人間佛教法義,以一比一等比鐫刻在具有宣紙紋路的大理石上。希冀藉由各領域專家、學者,從佛學、文學、藝術、管理、醫學等多元角度,探討「一筆字」對現代人間佛教的時代意義。 二、 活動議程: 2019翰林學人座談會議程表 三、 主辦單位: 佛光山藏經樓 四、 日 期: 2019年4月13日(六)至4月14日(日) 五、 參加對象: 各領域之碩博士。 六、 報名方式: 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
石刻一筆字旳歷史文化意義
「人間佛教」視域下的大足寶頂山石刻藝術研究
大足石刻是中國佛教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文明成果,作為佛教造像石窟,在表達自身的宗教教義的同時,又暗含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在藝術作品的表現上,引入了諸多世俗生活元素,就造像本身而言,其「人間性」主要表現在創作題材及藝術風格的世俗化。而從其背後的文化內涵來看,不僅是佛教文化對於中國社會文化的渗入,同樣也是其與中國傳統價值觀的融和,對於「人間性」的追求,使得大足石刻產生了獨特的藝術文化魅力。
洞鑑古今、高瞻遠矚──論星雲大師藝術思想對人間佛教的貢獻
佛教傳入中國,不僅帶來了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教法,同時還帶來了佛教的藝術,其中包括造像藝術、雕塑藝術,以及音樂藝術等。而如今的宗教,能否再為人類留下美輪美奐的藝術精品?一位傑出的宗教領袖應該具有洞鑑古今、高瞻遠矚的目光,在傳播宗教的同時,還要思考這方面的問題,即在當下如何通過宗教作為藝術創作載體,為後人留下優秀的藝術作品。本文著重點是對台灣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藝術思想進行學習與研究,從而分析星雲大師藝術思想對人間佛教的貢獻。
佛教藏經國際學術研討會 佛光山舉行
堡人文與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蔡穗玲、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萬金川教授等16位學者,從巴利藏、藏文大藏經(甘珠爾)、開寶藏、高麗大藏經初再雕本、趙城金藏、永樂北藏、佛光大藏經、卍續藏經、明清佛教藏外珍稀文獻、石刻佛經、佛經寫本,及佛教經典數位、人工智能佛教藏經等13種類別角度去探討佛教藏經。這是一場結合理論與實踐的藏經學術的饗宴,將帶領大眾穿越時空與法相遇,歡迎大家前往佛光山雲來集參加。 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後,其經典經過歷代的翻譯、流通,數量龐多,最後彙編成《大藏經》。根據《隋書‧經籍志》記載,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5400卷,當時沙門寶唱撰的《梁世眾經目錄》是佛教經典藏經之始。從漢至隋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