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實際上所凝聚的正是善巧方便概念思想的精 髓。 此外,上述大師人間佛教「四句教」的答辭中,還特別提到 「幸福人生增進」的說法,這其實是以「幸福」作為人間佛教的宗 旨、宗趣。幸福的概念,其實正是漢譯佛典中的「樂」的概念, 漢譯佛典中的「樂」字,梵文為sukha,它可以譯為「樂」或「安 樂」,也可以譯為「幸福」或者「福祉」。佛法以離苦得樂為宗 旨,而佛法的「樂」是多元的,包含眾生的現世樂、後世樂及究竟 樂。所以無論是古來的傳統佛教,或是現代人間佛教,佛教都不是 像很多人直到今天還誤解的那樣,是無關人生福祉的宗教,相反, 佛教正是追求人生福祉,並且對於三種人生福祉的辯證統一有著深 .....
「MITRA」問世 柏克萊大學與佛光山合作研發AI佛典翻譯利器
不再是難事。 妙光法師總結時表示,AI的來臨就像海嘯,我們沒法抵抗,但要迎接它,讓AI成為工作及學習的一部份。他鼓勵與會大眾抱持謹慎的態度善用AI,令AI成為弘法利器。未來研究院將與MITRA合作開發漢譯佛典以及《星雲大師全集》的AI翻譯平台,利用AI工具加快弘法的腳步。最後,妙凡法師致贈星雲大師墨寶予Nehrdich博士,為講座畫上圓滿的句點。 妙光法師總結時表示,AI的來臨就像海嘯,我們沒法抵抗,但要迎接它,讓AI成為工作及學習的一部份。他鼓勵與會大眾,抱持謹慎的態度善用AI,令AI成為弘法利器。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妙凡法師致贈星雲大師墨寶予Nehrdich博士,感謝博士以精彩的演講供養.....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納入本校佛教學院正式課程之芻議──特以該書「第四章 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為例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在北返的車程上,個人基於一己的學術興趣,首先便覽讀了這部著作的第四章。在題作「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的這一章裡,大師以淺顯易懂的口吻娓娓道出了佛教東來中土之後,對漢地文化各方各面的重大影響。事實上,在《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一書共計六章三百四十餘頁的篇幅中,第四章便占有了百頁之多;吾人或可由此清楚見出,星雲大師對佛教東來中土而與漢地文化相互切磋,乃至最終與之渾然合一的歷史進程,顯然是極其關注的。除此而外,《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第四章尤其值得讀者特加留意之處,乃在本章七個小節中,除第七節之外,其餘六節都是以「人間佛教」為其限定語,具體而微地分別講論了佛教東來中土之後,隨其逐日發展,而對漢地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所產生的重大影響。質而言之,星雲大師以「人間佛教」作為限定語而講明漢地佛教文化,一方面不但充分顯示其一生所揭櫫的「佛陀的教法即是人間佛教」的理念,同時也可謂恰如其分的標舉出漢地佛教文化的發展,其實就是人間佛教的具體朗現。
佛教文獻對中國佛教文學的影響
佛教傳播深遠廣大,佛書卷帙浩繁,單是漢文大藏經就有數十種之多;加上藏文、日文及南傳巴利文語系的各種三藏十二部,已足可構成一個佛教圖書館的基本規模。這些佛教典籍形成一個龐大的文獻群,成為人類歷史的珍貴遺產。
星雲大師善巧方便思想研究 ――以《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為中心
梵文Upāyakauśalya 一詞,在漢譯佛典中的意譯有善巧方便、方便善巧、善權方便、權巧方便、權方便、善方便、巧方便、權方便,乃至善巧、善權、巧便、方便等等;音譯則有漚和俱舍羅、漚波耶、漚和等等。在佛學研究中,多統稱為「善巧方便」或「方便善巧」。根據學者程恭讓先生的研究,善巧方便本質上是「佛陀與眾生之間展開有效互動的智慧和能力,以及通過這種互動和引導最終使得眾生達成佛陀的證法菩提」,善巧方便是「將佛陀證法與佛教教法連繫起來的橋梁,是佛陀走向眾生的依據,也是眾生走向佛陀的條件」。在大乘佛法義理體系中,「善巧方便智」與「般若智」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之間不一不二、不即不離、平衡開發、辯證彰顯的邏輯關係,構成了整個大乘佛教智慧學最基本的義理模式。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勝鬘經》對於如來藏思想的創造性詮釋〉,楊教授一方面探討吉藏在詮釋如來藏觀點方面的獨特貢獻,另一方面檢視學界對如來藏的相關看法,指出古代大德的思想是融通和會的。接著,中國計量大學稂荻博士在〈華嚴宗經論的漢譯佛典引證〉中,以法藏《妄盡還源觀》為核心,分析此著作中援引其他經典的相關問題。最後,高雄大學蕭愛蓉博士發表〈從唐君毅對「因門六義」之詮解論心靈九境論的因果義〉,她探討當代新儒家學者唐君毅先生在解釋和運用法藏的「因門六義」時的哲學思路,由此揭示唐君毅先生與牟宗三先生在詮解華嚴教說方面的差異。第二場發表的研究,進一步理解吉藏、法藏等歷代佛教大師在如來藏思想、華嚴教理等方面的獨特見解,以及新儒家學者.....
「藏海無涯」大藏經通俗講座
「藏海無涯」大藏經通俗講座 活動主旨: 從世界非遺文物佛經雕版,呈現中華文明印刷之美。 透過學術的考察,探究佛教圖像、文字、音聲弘法的藝術內涵。 透過大藏經俗講,認識漢譯佛典的傳播歷史。 通俗講座: 日期:8/16-17(六-日) 地點:佛光山藏經樓法寶堂 【第一場藝術類】 大藏經的雕版藝術:印刷術與文化傳承的結合——談金陵刻經 主講:如常法師 主持:曾淑賢教授 【第二場文本類】 大藏經編纂的歷史:寫經、刻經與活字版時代的藏經 主講:萬金川教授 主持:永本法師 【第三場音樂類】 佛教音樂與儀式:聲音如何塑造宗教氛圍 主講:永富法師 主持:妙凡法師 雕版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