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日善說勝法,亦復如是顯現開發。」這是 說怎樣能拯救溺水者,怎樣能挽救繫囚者,怎樣能給迷惑方向的人 指示道路,怎樣能給愚痴暗鈍的人示以明燈,佛陀也就怎樣「顯現 開發」,為眾生善巧言說「勝法」。這段契經正式把佛陀宣講佛法 的教法原則和殊勝大用,譬喻為是給愚痴之人開顯「明燈」。 如《雜阿含經》卷十二:「譬如緣膏油及炷,燈明得燒,數增 油、炷,彼燈明得久住不?答言:如是,世尊!如是,諸比丘!於 色取味著、顧念、愛縛,增長愛緣故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 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這是說 以膏油及燈芯作為條件,燈光就能產生;而不斷地添加燈油,撥弄 燈芯,燈光就.....
《寶性論》新譯新解(之一)
印度大乘佛教佛性如來藏一系所依據的大乘契經,有《如來藏經》、《勝鬘夫人經》、《不增不減經》、《大般涅槃經》、《入楞伽經》、《華嚴經》等;所依據的論典著作,則有《究竟一乘寶性論》、《大乘法界無差別論》、《佛性論》、《大乘起信論》等。其中《究竟一乘寶性論》自古被認為是佛性如來藏大乘的核心論書,它是印度如來藏大乘義理思想的寶典,在漢藏兩地大乘佛教中也受到特殊、高度的尊重。《寶性論》思想體系博大、深刻,義理思維縝密、繁複,原典梵文文字深奧,漢譯論文艱深難解,因此一直是佛教義理思想史上的一部「天書」,對它的解讀與釋義不僅是古代釋經學學者的難題,對於現代國際佛教學者而言,它也是一部公認的難治之典。程恭讓教授認為此書在佛教釋經學、義理學思想史上具有崇高價值,對於中國佛教華嚴學義理建構尤其貢獻卓著,對未來人間佛教的理論智慧也將有重大意義,因此多年來不惜花費時間精力,致力於對於這部論書的研究和詮解。本刊獲程教授同意授權,將以專欄方式,連載他系統解讀這部梵文佛教「天書」的成果。
當代學佛趣徑── 人間佛教
當今雲端科技時代是個爭取時間、講求實用的世代,蔚為風潮的翻轉教學將成為未來全球教育趨勢。而佛法的傳播,旨在透過教育來提升人的精神層次、淨化心靈、與轉化生命,是一種難以詮釋的默會知識與密契經驗,需透過個人直接在生活中去體驗,若仍依循傳統講經說法與循序漸進的修持體證,恐怕不易為現代求快、求新、求變、求成效的新世代所接受。當傳統教育模式遇見雲端科技發生撞擊,逐漸將學習主權還給學習者之際,直接透過個人在生活中體驗的人間佛教,勢必是當今及未來傳播佛法的趣徑。
「契理契機」的概念史考索
本文對「契理契機」做了簡要的概念史考察。首先考索了這一概念的形成史,指出其起源於對Sūtra 中文譯名「契經」一詞的解釋,其觀念在東晉末年已有之;然後考察自南北朝至唐代理機共存、理機對舉、最後形成「契理契機」這個詞彙的過程,指出它與華嚴宗的釋經學傳統有密切關係,並隨著華嚴教義的推展而趨於流行。本文進而勾勒了這一概念的推展史。宋代禪宗將這一概念從釋經學拓展到教學法領域,明代佛教則在這兩個領域都進一步擴展、泛化,釋經學領域的應用從契經擴展到三藏乃至泛化到中國 傳統典籍,禪宗教學法領域的應用範圍則從古德擴展到同 時代名德。本文最後考察了這一概念在現代佛教著述中的 不同詮釋和應用。
阿毗達摩文獻導論
阿毘達磨之研究發展大略可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包括原始佛教時期,直溯佛陀在世時代. 第二時期阿毘達磨脫離經藏,律藏,自己發展成獨立的論藏. 第三時期是阿毘達磨註釋書及綱目書成立時期。 本文從五部分討論此三時期. 一. 論藏未形成前之阿毘達磨:早期阿毘達磨即是對簡單教理的註釋,研究主題可分三大類,即有系統地詳述引發善惡之因緣,修行解脫之問題及一般教理之討論,以數目次序排列的專門術語,詳細註解教理及偈頌的典籍. 二. 經藏與論藏間的中期文獻:舉巴利系佛教的《無礙解道》和「小尼柯耶」的《尼提沙》為例,從內容和形式上判斷,當屬阿毘達磨而非契經. 三. 根本阿毘達磨:概述現存之根本阿毘達磨論書. 四. 北傳阿毘達磨文獻:討論「說一切有部」七論,《舍利弗阿毘達磨論》,根本阿毘達磨的註釋書和綱目書等. 五. 南傳佛教之阿毘達磨:討論與南傳七論有關的阿毘達磨文獻之歷史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