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善權方便,共2筆結果:
星雲大師善巧方便思想研究 ――以《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為中心
梵文Upāyakauśalya 一詞,在漢譯佛典中的意譯有善巧方便、方便善巧、善權方便、權巧方便、權方便、善方便、巧方便、權方便,乃至善巧、善權、巧便、方便等等;音譯則有漚和俱舍羅、漚波耶、漚和等等。在佛學研究中,多統稱為「善巧方便」或「方便善巧」。根據學者程恭讓先生的研究,善巧方便本質上是「佛陀與眾生之間展開有效互動的智慧和能力,以及通過這種互動和引導最終使得眾生達成佛陀的證法菩提」,善巧方便是「將佛陀證法與佛教教法連繫起來的橋梁,是佛陀走向眾生的依據,也是眾生走向佛陀的條件」。在大乘佛法義理體系中,「善巧方便智」與「般若智」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之間不一不二、不即不離、平衡開發、辯證彰顯的邏輯關係,構成了整個大乘佛教智慧學最基本的義理模式。
/periodicals/53ebffbe-6c30-11ef-a8d0-c9de5a43d6bf/
權變與善巧方便——佛教漢譯的文化攝受與抉擇
權變和善巧方便是兩個分別隸屬儒家和佛教的概念,因為在實踐智慧層面的相似關係以及在傳播翻譯中的攝受關係,非常值得深入進行比較研究。本文首先從文字源流角度梳理這兩個概念的漢語基本意涵。其次,從儒家思想內部梳理權變概念在孔孟使用中的論域及表達的主要思想。再次,通過佛教思想翻譯過程中抉擇、創用善權方便、善巧方便等漢語言概念表達佛教思想的考察,深入闡述佛經翻譯過程中觸及的中華文化攝受印度佛教問題。最後概述權變和善巧方便概念的儒佛異同,闡明佛教善巧方便在翻譯過程中對儒家文化的攝受,以及善巧方便作爲大乘佛教重要的實踐智慧對人間佛教運動的重要意義。
/publications/item_123456789_6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