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南宋,共18筆結果:
12—13世紀南宋‧高麗禪宗界的現實對應和思想基礎(下)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639/
12-13世紀における南宋.高麗禅宗界の現実対応とその思想的基盤(下)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640/
12—13世紀南宋.高麗禪宗界的現實對應和思想基礎(上)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647/
12-13世紀における南宋.高麗禅宗界の現実対応とその思想的基盤(上)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648/
試論南宋志磐的佛教史觀—以《佛祖統紀》為中心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420/
從空而至:南宋佛畫與儀軌中諸神降臨的圖像
諸神乘雲而降臨道場,是水陸畫最具有普遍性的圖像。在已知的中國和韓國的水陸畫當中,無論是宋元時期的水陸卷軸畫、明清時期的水陸壁畫,或以南宋志磐撰、明袾宏編《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為基礎的水陸畫,或以〈天地冥陽水陸儀文〉為基礎的水陸畫,我們都可以看到,在每一幅水陸畫中都有雲霧圖像的出現,而且多半為諸神乘雲降臨道場的場面。
/periodicals/1cd5a69f-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中國文化與五乘共法
中國自唐宋以降,開始有了「書院」的設置,不僅成為孕育中國人文與學術思想的搖籃,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象徵之一。以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嶽麓書院為例,早在唐末五代(約九五八年)時,智睿法師等二位僧人在此建屋聚眾,召集士子讀書求學;之後,潭州(長沙)太守朱洞先生於北宋開寶九年(九七六)承此基礎而創立。後來經過儒家的興革,尤其南宋時,著名理學大師朱熹先生(一一三○~一二○○)曾兩次到這裡來講學,當時學生曾多達千人以上,可以說盛極一時。 書院不但是孕育中國人文與學術思想的搖籃,也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象徵之一。本文即以「中國文化與五乘佛法」為題,分別從「中國文化的內涵」、「佛儒之間的交融」、「五乘佛法的思想」、「人間佛教的未來」等四個方向,約略探討佛教與中國文化的關係。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