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音信仰,主要表現在哲學、倫理、文學、藝術、民俗、養生等 方面。觀音世俗文化中的哲學內容是觀音法門中的般若思想普及化、 世俗化的結果,對中國古代哲學特別是禪宗哲學產生了很大影響。觀 音世俗文化中的倫理思想主要來自觀音法門中的福德積累說教。福德 的積累在觀音法門中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解決當世之苦和當下之困 5 (也有解決轉生善道的問題),二是為了種下善根從而為證得般若聖 智,實現最高解脫打下基礎。不管出於何種目的,福德積累的過程卻 是一樣的。在福德的積累中,除了大量宗教的內容外,利益眾生、服 務社會、慈悲仁善、無私奉獻、見義勇為等也屬於福德積累的重要內 容。觀音世俗文.....
論《佛教叢書 9‧藝文》的選文標準及思想內涵 從星雲大師教育歷史探源人間佛教教育理念 —以《合掌人生》為中心的考察 佛教動物倫理論析 —兼論星雲大師的動物保護思想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新型家庭倫理思想與實踐研究 太虛大師的佛耶對話及其對現代佛教的影響 葛印卡禪師內觀禪與星雲大師人間生活禪之比較 2021 上冊目錄 「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之研究 超凡入聖 —「星雲模式人間佛教」的神聖性建構問題探析 「三好、四給」:佛教神聖與人間需要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神聖思想研究 佛光山模式的親緣性個案研究 —以成都普照寺為例 禮俗互動:人間佛教的入世路徑 —基於佛.....
知行合一─淺談星雲大師的經濟倫理思想及人間佛教實踐
佛教生態倫理智慧的三大向度
佛教生態倫理智慧是應對當代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思想資源。相較西方生態文化多元思潮和中國本土儒道生態倫理思想,佛教生態倫理智慧在理論根基、核心原則等方面表現出獨特性和深邃性。深入研究和把握佛教生態倫理智慧蘊含或呈顯的三大致思向度即珍愛自然、慈悲平等、淨心淨土方有可能直面現實之生態困境,以實現其價值的真正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論佛法與王法──以南北朝時代胡族治下之北地為主
本文以南北朝時代胡族統治的北地為主,探討佛法與王法的關係。 一. 佛教初傳與漢地佛教之受容:初期佛法東傳,曾被認為係外來宗教,與漢民族社會之倫理思想,國家體制相抵觸,形成佛法與王法對立之局面. 二. 胡族國家佛法興盛之原因及性質:胡族沒自己的文化,故能全盤接受外來宗教,又戰事頻繁,大家遂信佛以尋求精神寄託. 胡族君王奉迎高僧,因此促成佛教的興盛. 三. 佛法與王法間之諸問題: (一) 奉持戒律問題:胡族君王視僧侶的「奉持戒律」為褒貶準則. (二) 沙汰沙門問題:沙汰沙門實為專政者對教團的一大干預. (三) 皇帝即如來的問題:僧肇感謝符堅,姚興護持佛教,將其喻為「仁王」; 法果將奉佛虔誠之太祖道武帝,視為當今之如來. 此為專制政權下,佛教宣教者的權宜之計. (四) 還俗出仕的問題:帝王勸請沙門還俗出仕,此亦俗權對僧團的干擾. (五) 僧官設置問題:此無異將佛教置於政治統轄之內. (六) 現世利益問題:胡族帝王信奉佛教,只為謀求現世利益,當利害衝突,則不惜犧牲一切。
論中國佛教倫理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現代社會、人類心靈的困境也全球化,人類迫切需要一個賴以安身立命的倫理基礎以樹現代人群、現代人生的共同的責任和義務。 伴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及全球文化交融的歷程,有識之士提出了建立全球倫理(世界倫理、普世倫理)的構想。世界各大宗教和倫理傳統中都有為現代倫理可資利用的精神資源,就中華文化傳統而言,中國佛教倫理的思想資源不可忽視。本文力圖以普世倫理構想為背景,探討中國佛教倫理的思想及特質,並繼而申明佛教倫理思想的普世意義、現代意義。
人間佛教與儒佛交融——以太虛和星雲大師為中心
在中國佛教界對人間佛教理論的完善和實踐展開過程中,體現了與儒學思想相融合的特點,雖然在佛教中國化的過程中,曾經歷過儒學化的過程,但人間佛教再次關注到與儒學的思想聯繫,這種融合體現在諸多的方面,此文以比較性的方法,將這種融合歸納為七個方面,即人間佛教的人本特色與儒學的人本主義的融合、人間佛教的倫理思想與儒家的倫理觀的融合、人間佛教的「入世」品格與儒學的入世精神的融合、人間佛教的人間淨土與儒家的大同理想的相融、人間佛教的成佛境界與儒學的成聖理想的相融通、人間佛教的契理契機方法與儒學的經權結合方法的相通以及人間佛教的實踐品格與儒學的重行傳統的相通等等,人間佛教這種儒佛交融特點有其重要的意義。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新型家庭倫理思想與實踐研究
家庭是人倫之始,以倫理為本位的中國社會尤重家庭之建設。受現代性衝擊影響,中國家庭結構和家庭觀念發生劇烈轉變,呈現出多樣並存的狀態,而家庭問題也愈加突顯。 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的發展,關注社會問題,認為家庭生活的和諧有序是人間佛教實踐之始。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新型家庭倫理思想共有兩方面,其一是回應當代家庭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其二是構建家庭倫理範式。 首先,星雲大師對家庭中存在的問題與矛盾進行回應。其次,星雲大師從家庭和樂圓滿、人心社會淨化兩個層面提出家庭倫理範式,以家庭之愛的昇華與淨化擴展到慈悲對待一切眾生,實現社會和諧。大師的家庭倫理思想呈現出匯融性、超越性和易行性的特徵。 在社會實踐方面,星雲大師積極推動「佛化家庭」的建立,並親自舉辦「家庭普照」、「佛化婚禮」等活動,開展社會福利事業,為當代佛教參與家庭社會生活提供範式。
星雲人間佛教的家庭倫理思想探析
作為當代人間佛教運動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星雲人間佛教關注社會現實,關心社會問題、心靈問題,對家庭問題也很重視。星雲人間佛教的家庭倫理思想以和樂愛敬作為指導方針,以責任的承擔作為最基本的要求,以溝通與同心、容忍與合作為處理家庭關係的主要法寶,以美滿幸福作為思想理念的踐行目標並通過合理的方式引導現代人們積極踐行和落實這些思想理念。
首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於宜興大覺寺舉行
劍鍠等,就著「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思想特徵」、「星雲人間佛教模式之歷史性成就」、「佛光山人間佛教理論與慈善模式探析」、「佛光山佛教實踐的理論價值」、「對星雲大師談觀世音菩薩的反思」、「星雲人間佛教的家庭倫理思想探析」等主題進行研討。 未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將會持續舉行,期能讓各界對星雲大師提倡的人間佛教有更深入的認識。 由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主辦,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協辦,首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3月30日上午於宜興大覺寺舉行開幕式。與會貴賓有佛光山星雲大師及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慈惠法師、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賴永海教授,以及來自兩岸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