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以及天、龍、藥叉、人非人等 「八部眾」的疑惑:聲聞尊者善現教授菩薩「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之 法」,這是依據尊者自身的智慧辯才之力而為,還是承受佛陀的威 神之力而為呢?關於這個問題,弟子善現回答:「諸佛弟子所說法 教,當知皆承佛威神力。何以故?舍利子!諸佛為他宣說法要,彼 承佛教精勤修學,便能證得諸法實性,由是為他有所宣說,皆與法 性能不相違,故佛所言如燈傳照。舍利子!我當承佛威神加被,為 諸菩薩摩訶薩眾宣說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之法,教誡教授諸菩薩摩訶 薩,令於般若波羅蜜多修學究竟,非以自慧辯才之力。」這段經文 把佛陀說法立教理解為「如燈傳照」,聲聞、菩薩修學佛法,證得 法性,則能為.....
論說一切有部佛學思想的「人間性」
說一切有部在佛教歷史上曾形成「一切有宗遍行各地」的盛況,是現存僅有兩個能夠將經典文獻完整流傳下來的部派之一,其文獻相當完整地保留在漢譯經典中,而赤銅鍱部的文獻則以巴利文的形式保留在斯里蘭卡、緬甸等地。這就決定了如果要研究原始佛教的早期思想,乃至追溯大乘佛教的思想來源,則不可能回避「種別最繁,傳譯最備,而與大乘論書亦最相關」的說一切有部思想。說一切有部的思想中,「人間性」的特點尤為突出,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成佛唯在人間,二是教法唯在人間,三是佛弟子們唯在人間,四是佛學義理的安立以人間為中心,五是整個修證體系皆以人間為中心。這「五個特點」充分體現了說一切有部以「人間為中心的價值方向」,印順法師在《大乘廣五蘊論講記》中也說道,說一切有部其實就是講人間的佛教。
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佛弟子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之三)
我在無意之間,寫了〈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一文,最初只是想,我們出家人的信仰應該要淨化,發心要真誠,忍耐要加強。尤其,出家修道生活中,要有「為了佛教」的觀念,養成關懷信徒的習慣,要「嚴以責己,寬以待人」,要全力做弘法利生的工作,要與人為善,要從善如流等,做一個稍微像樣的佛弟子。
人間佛教與中華文化論壇 西安西北大學召開
,共365冊,3千多萬字,堪稱人間佛教的智慧寶藏。 此次會議邀請台灣佛光山宗務委員、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覺培法師,他談到佛教與當今社會融合的問題時認為:「佛教也曾隨著不同時代的變遷,因諸多的人為因素,使佛弟子對於佛陀的教法及佛所制定的戒律,產生許多分歧與異說,形成各種教派與思想主張,彼此不能團結而造成佛教發展的困難。也因此,星雲大師在他90歲的高齡,一氣呵成寫下了14萬字的《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一書。星雲大師提出『回歸』,意在針對『偏離』。他要告訴世人,佛教不應該僅僅是香火經懺的佛教,不應該是商業買賣的佛教,當然也不是山林消極的佛教,更不應該是怪力亂神的佛教。星雲大師以他一生對佛教教法的深刻理.....
從星雲大師對於人間佛教的體認談人間佛教的生命教育
為了避免「法久則生弊」,對於佛陀的本懷必須有如實與深切地了悟與體證,星雲大師引證六祖惠能大師所開示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以及太虛大師所強調的「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以確實引導佛弟子回歸佛陀的本懷。
何謂「佛弟子」?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二千五百餘年前,釋迦牟尼在古印度摩揭陀國菩提伽耶的一棵菩提樹下開悟成佛以後,便到鹿野苑為憍陳如等五比丘宣說「四聖諦」的教法—史稱「初轉法輪」。由此,「佛、法、僧」三寶具足,標誌著佛教的正式創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