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教海線絲路研究 中文場講座線上共讀
黃心雅教授,一一將海上絲綢之路以及內亞的商隊絲綢之路連接起來,成為了佛教弘傳的大圓環,是誰在主導佛教的廣布流傳作提要說明。這本新書翻譯所牽涉到的研究領域以及關鍵的概念,黃教授從五個章節介紹,分析舍利跟佛塔的信仰,佛教怎麼樣跨出印度半島。第三章是整個書的核心,弘傳跟發展的歷史,包括佛教怎麼樣借助海線的貿易,城鎮在這個大圓環線上怎樣成形跟佛教社群的關係;最重要的是大圓環上傳法跟朝聖,重要的佛教佛學大師,如:菩提達摩以及法顯大師、玄奘大師、義淨大師、阿底峽尊者,最後以佛教的曼陀羅式的拓展來作為結語。 黃心雅說,從五個章節加起來總共收錄了105張的圖片,這一次展出還有《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的圖片,.....
瑞摩都佛塔、熱瓦克佛寺遺址
恰榜佛塔
史瓦揚布佛塔
印度佛傳圖的象徵藝術
佛一生的事蹟,被印度的藝術家及佛教的僧侶們,雕刻描繪在寺院石窟之中,具有長達一千多年的歷史,可追自西元一、二世紀的印度貴霜王朝(Shunga) 到九世紀末的帕拉王朝 (pala)。佛傳的主題深深地吸引著藝術家們,如像當時佛教的信眾,對於佛教犧牲奉獻的熱誠,佛教藝術的盛況就像這豐富的遺產般瑰麗奇偉。藝術家和僧侣們從早期佛教文學中文學尋找題材,雕刻描繪在佛塔浮雕或石窟壁畫上,使整個佛教藝術呈現磅磚的氣勢。
桑奇佛塔造形對西印度石窟寺院的影響——守護門神篇
佛塔與經典對論 蘭卡斯特探討金剛經含義與結構
圖說:佛光山大眾和叢林學院學生聆聽蘭卡斯特教授講說「金剛經的含義與結構」。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 人間社記者 李生鳳 大樹報導 佛塔與經典對論 蘭卡斯特探討金剛經含義與結構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英文佛學講座,3月4日晚間邀請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語言學系終身榮譽教授路易斯‧蘭卡斯特(Prof. Lewis Lancaster),以「金剛經的含義與結構」為題,探討在《金剛經》中,佛塔和經典的對論,演講以全英文演說,在場聆聽包括佛光山大眾和叢林學院學生。 蘭卡斯特從結構層面談《金剛經》,如當機眾須菩提:「究竟誰是『.....
大理古塔的造型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