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沒有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的弘揚與落實,作為古老 東方文明代表之一的佛教文明,或許很難發覺融入現代文明、引領 未來文明的出路,佛教或許註定還是小眾化、邊緣化、部落化、躺 平化的宗教,很難成為未來人類交流性文明的意識形態。 大師一生不僅具有推動佛教現代化、實現佛教全球化的非凡勇 氣,也具有弘揚人間佛教的鮮明性格,更具有推動佛教人間化從而 實現人間佛教化的大慈悲、大誓願、大智慧、大方便。他生於亂 世,長於農耕之家,少小歷失祜之痛、喪國之憂。十二歲時,大師 割愛辭親,以弱冠之年奉身佛法,出家八十餘載,弘法七十餘秋, 一切難行都能行,一切難忍俱能忍。初則潛龍能勿用,深耕台島, 開荒拓土.....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一堂課 星雲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璀璨的燈塔
與文化,改變了佛教的未來,「讓佛法不僅成為宗教信仰,更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與文化精神。」張家成讚賞程教授高度且全面闡述了星雲大師的思想,並進一步指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所蘊含的智慧,除了能為未來人類文明提供交流性的價值,更能化解未來社會所面臨的諸多問題,「人間佛教在未來前景廣闊,其應用及發展空間是極大的。」 妙凡法師最後總結,大師以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推動佛教的現代化轉型和全球化弘揚,為現代人間佛教的發展樹立典範。直至今日,大師所影響的層面,正以各種方式,持續性的在世界各地發揮影響力,「期待經由這場講座,不僅緬懷、紀念大師的精神,進一步認識人間佛教,更希望與會者共同發願推動人間佛教,實現自心和悅.....
從圓仁入唐求法巡禮經歷看大運河與海路之連接
日本僧人圓仁的入唐求法巡禮經歷是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經歷可分為遊歷與求法兩方面。借由圓仁遊歷視角,海上絲路與大運河至少在唐代時已實現了客觀上的有效溝通。經由圓仁求法視域,海上絲路可通過部分居留處實現經由大運河與其他陸上絲路連接,為實現中外佛教文化的思想連繫搭建了橋梁。這些特殊交通樞紐位置中的佛教交流,也為圓仁的佛教融合與改造思想提供了精神內核。無論是遊歷抑或是求法,最本質的特徵是其中所蘊含的人間佛教的交流性,通過河海間「融合尊重」的交流,可匯成人間佛教學的信仰合力,實現信仰之躍。
現代人間佛教的交流性
懷念星雲大師 未來的佛教必然是人間佛教
間佛教的形式,高度地落實下來。人間佛教可以說是佛教發展過程中「理想型佛教」的落實。 談到人間佛教和未來的佛教,程恭讓教授引用星雲大師所說:「未來的佛教必然是人間佛教。未來人類文明的特點,將是注重更多的交流性。」佛教文明是一種交流性的文明,佛教的哲學核心是無我,包容、接納各種不同文化、文明的融合,在世界各地發展。 課程最後,王雪梅教授表示:星雲大師一生以弘揚人間佛教為職志,對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討論,就是我們對他最好的懷念,也一定是大師所樂見。感念大師對人間佛教國際化和現代化弘傳的卓越識見與非凡貢獻,也在此表達我們最深的敬意與懷念。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懷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