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手牽兩岸 雷音震五洲——星雲大師與法門寺
佛祖釋迦牟尼「示滅一百一十九年,天竺(古印度)有國君號無憂(阿育)王分遺形舍利」,岐陽重真(法門)寺乃其一也……千年之後,西元八百七十三年春,中國大唐王朝以「窮天上之嚴,極人間之煥麗」的國家行動,迎請法門寺佛祖真身指骨舍利入京都長安供奉瞻禮,京寺三百里之間,數月之內道路車馬,晝夜不絕,沿途百姓跪拜,公私音樂驚天沸地;「天子頂禮,王公士民瞻奉舍利惟恐弗及……」。千年之後,西元二○○
《華嚴經入門》第五講:盧舍那佛的淨土
接著,《華嚴經》這部大型宗教歌劇拉開了第一幕第二場〈盧舍那佛品〉的帷幕,向我們展示了教主盧舍那佛如何成就其佛土世界。這一幕的開場講述的是,所有菩薩以及一切世界的王者目睹佛顯現的奇蹟,不禁凝神思索:「究竟佛的世界、佛的實踐,其內涵是什麼呢?」佛即刻洞察眾人的心思,於是自唇齒之間放射光芒,借助這片光芒的照耀,諸菩薩們的眼前示現出蓮華藏世界。
從《華嚴經》談星雲大師五和人生
文心雕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
養與方法,每一句都是菩薩道的工夫心法。 宋滌姬高雄報導 星雲大師成就全球五大洲事業的工夫心法是什麼?上海交通大學杜保瑞教授於7月1日,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線上課程「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細說分明。這堂課由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林素玟教授擔任主持人及與談人,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杜保瑞主講。杜保瑞教授從星雲大師《往事百語》、《佛光菜根譚》等著作,總結「般若智」與「菩提心」為星雲大師的「工夫心法」。 杜保瑞教授提到著作的初衷是向星雲大師學習,並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後,深化對大師的學習。星雲大師的著作中,杜教授推崇《往事百語》為.....
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
那些年,「信」手「苗」繪的青春
西昌寺/布帕亞塔
境外弘化——佛光山教團在馬來西亞
本文旨在探討佛光山在馬來西亞弘化的歷史。星雲大師在1955 年出版的《釋迦牟尼佛傳》一書,廣受馬來西亞民眾歡迎,開啟了佛光山在馬來西亞弘法的契機。之後,佛光山教團在馬來西亞成立了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下轄28 個佛光分會),同時在各地成立了25 個道場,這在台灣往境外弘化的各佛教團體中,顯得非常突出,具有指標意義。佛光山在馬來西亞的發展,與星雲大師倡導的「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理念完全相應。本文從:星雲大師到馬來西亞弘法、「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與佛光山在馬來西亞的道場、東禪寺等方面,論述佛光山教團在馬來西亞的弘化活動。佛光山在馬來西亞的道場中,特別要指出的是東禪寺,這裡設有「東禪佛教學院」,是馬來西亞佛教的人文重鎮。據資料顯示,馬來西亞佛光山的活動種類多,可大略分為文化、教育、共修及慈善四大類,每類再細分不同性質的活動,歷年參加活動人次都在百萬以上。凡此,均可呈顯佛光山於馬來西亞的弘化活動,在佛光山教團全球弘法布局中的角色與貢獻。又,台灣佛光山在馬來西亞雖屬「境外弘化」,但由於馬來西亞的多元、混合文化,造就了當地民眾的廣闊胸懷及文化融合力,使得佛光山在馬來西亞的弘化,可以表現出其「本土化」的特色。
佛光山海外佛教學院的功能與意義—以馬來西亞東禪佛教學院為例
東亞佛教學術共同體與人間佛教
二○一三年,佛光大學創立的「佛教研究中心」聚集了日本的佛教研究大家木村清孝教授、台灣的佛教研究大 家萬金川教授和大陸的賴永海教授等,顯示出廣召天下英才、共囊盛業的胸懷和願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