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研究員-釋妙願
佛光大學籌款處執事 人間福報讀報教育中心經理 釋妙願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與歷史研究 無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 佛光大學宗教學系碩士
研究員-釋祖道
、南傳佛教止觀禪修理論 釋祖道:〈緬甸禪修中心的興起與發展〉,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研究計畫,2023/11/1-2024/10/31。 釋祖道:〈緬甸宮廷式出家文化的流變〉,學愚主編《佛學思想與佛教文化研究》,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 釋祖道:〈當代禪修之風的推動者勒迪長老及其禪觀思想之探究〉,《台灣宗教研究》第16卷,第2期,2017年。 釋祖道:《緬甸孟族佛教文化變遷研究——以孟文碑銘與出土文物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21年。 國立成功大學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 博士(2021年畢業).....
「唯識」的生活方式
唯識思想是在印度大乘佛教第二期時所產生的,由無著、世親兄弟二大論師集其大成。作為小說《西遊記》的主角而聞名的玄奘三藏,歷經17年艱辛的旅程,才將唯識思想傳到中國。以唯識思想為基礎而有法相宗此一宗派的成立。但是我最近強調:唯識思想不僅僅只是法相宗此一宗派的教理,它確實是佛教的根本思想。進入二十一世紀,此重要思想給了我們一些啟發。
《善生經》的青少年自我管理學
佛教講「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不管哪一個國家、團體,或是任何一個公司、行號,要想經營、發展得好,首要之務,必須有傑出、優秀的管理人才。所以,在當前各種「管理學」興起之際,人才的養成、栽培,尤其是青少年如何自我學習、成長,把自我管理成一個信仰純正、人格健全,無論在思想或行事上,都能懂倫理、守秩序、有愛心,尤其具有責任感,成為一個有著正確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社會中堅分子,這是每一個國家、社會都不可忽視的育才之道。
華嚴大意
《華嚴經》真如自性的思想,非常契合我們中國人的根性,法界緣起觀展現了宇宙萬有互相關連、互相影響、互相包容的思想境界,豐富擴大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內涵,影響了中國佛教的發展。
第四章《法華經》的教義思想
田園城市思想的起源
談圓融精神
從《星雲日記9》開篇〈獨木不成林〉、〈自我與大眾〉,便處處洋溢著大師「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的無我與悲願,體現出大師兼容並蓄的人間佛教思想,其中的核心就是平等、包容、尊重、融和的圓融精神。
法華思想在日本的發展
